锻造核心价值观 呵护学生全面发展
——教体系统创新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侧记
本报记者 万均 通讯员 陈艳
聚焦立德树人
突出六大德育重点
“秉持‘办有品质的活教育,育高素质的时代新人’目标,新学期需要我们进一步提升立德树人自觉性,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准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以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和文明教育、劳动和实践教育、生命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为重点内容,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新时代接班人。”昨日,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如此定位新学期学校德育。
聚焦立德树人,扎根上虞教育实际,新学期中,全系统德育将突出六大方面教育重点:
一是理想信念教育。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继续广泛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激励广大学生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深刻领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
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各校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各科教学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安全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大力弘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突出抓好孝德教育,充分挖掘地方孝德资源,挖掘本校孝德榜样,传承和弘扬上虞孝德文化,提升在全体学生中的辐射力、影响力。认真做好“少年英才”“道德榜样”“美德少年”“百名孝星”等评选工作,发挥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学生文明素养不断提升。
四是生态、法治和文明礼仪教育。加强节约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教育活动,选树制止餐饮浪费教育典型。推动实行垃圾分类等,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注重法治教育“四落实”,开展“学宪法讲宪法”、预防电信诈骗网络赌博、模拟法庭等法治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培养良好文明礼仪,结合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综合素质要求,积极参与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建设,不断深化校园文明创建,提升学生文明素养等。
五是美育、劳育和实践教育。推进艺术进校园,打造地方传统艺术、“非遗”文化特色美育校本课程,积极培育中小学艺术特色基地。持续开展“虞少年,悦劳动”劳动实践教育,加强对学生生活技能、劳动习惯、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能力培养,按年级开出具体的劳动实践清单,探索开展中小学生劳动竞赛,将劳动实践结果纳入综合素养评价。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增进学校与社会联系,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六是生命和心理健康教育。以珍爱生命、健全人格为重点,开展安全教育、防艾教育、禁毒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等专题教育,按要求保障课时,落实卫生(保健)室标准化建设,按要求配备学校卫生室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加大近视综合防控力度,确保近视率稳中有降1个百分点以上。以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为重点,配齐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加强心理高危学生筛查,切实落实心理辅导帮扶措施。积极创建“浙江省中小学心理辅导一级站”,确保中小学教师“C证”持证率达92%以上,分类提升教师“B证”持证率。
积极探索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今年寒假,是“双减”政策实施之后的第一个寒假。为了让孩子们文明过节、快乐过节,各中小学在广泛发动基础上,积极利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我省的“之江汇学习广场”,引导家长和孩子通过这个平台开展家庭教育或自主学习活动。同时动员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浙江省多部门联合举办的“亲轻寒假·健康成长”八项系列活动,有效丰富了德育教育形式和内涵。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