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教育周刊·菁菁校园 小学版

乡情文化:润泽越贤少年正道前行

——小越街道中学精心打造乡情德育品牌侧记

  “我校创新探索‘活教育’校本特色实践途径,着力打造‘乡情校园 越贤少年’乡情德育品牌,以乡情立德,用文化润贤,为培育高素质的时代新人筑起精神高地……”3月4日,绍兴市德育工作会议在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小学召开,小越街道中学受邀参会并在会上作经验介绍。

  小越街道中学精心打造乡情德育品牌的创新做法受到与会代表关注和好评。

  创建乡情校园

  引导学生见贤思齐

  乡贤路、乡情厅、乡风带、乡韵园,一带一路、一廊一园、一室一厅……走进小越街道中学,校园处处展现着乡情文化的气息。

  “我校每个教室都是一本介绍乡贤事迹、乡村发展、企业文化的活教材,整个校园就是一间学生了解乡史、感受乡韵、传承乡情的活教室。”昨日,校长黄文光兴奋地表示,目前“越贤”德育课程群建设初具规模,18个乡情特色班级布置一新,设立在小越横山徐村的越贤讲堂开讲授课,一部师生真切了解家乡人文历史、感受乡村美丽蝶变的“乡情百科全书”已立体呈现。

  记者来到教学楼,一间教室门口右侧,一张以乡贤故事为背景的班级牌醒目地写着:“春澜班”;牌上,“勤智诚仁”的班级精神、三年班级建设愿景也一目了然。走进教室,四根文化柱和主题墙上的展板,分别展现着陈春澜先生“汉口学徒”“慨赠白银”“捐资兴学”“情系故里”等故事,时时与学生相伴,潜移默化中激励着学生见贤思齐、正道前行。

  “我是‘春澜班’的学生。学校组织我们去过陈春澜先生的故居同兴里、陈春澜事迹陈列馆。他艰苦奋斗、诚实仁爱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踔厉奋发。我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考上春澜先生出资创办的春晖中学。”昨日,即将参加中考的罗云枫同学对记者这样说。

  把小越籍著名乡贤“请回”班级,用乡贤身上折射出的精神品质重塑班级精神,激发班级共同愿景,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这正是学校创建乡情德育品牌的初衷。基于此,学校注重乡情文化教育与班级显性文化的深度融合,创新作出尝试:打造“一班一贤师”“一班一美村”“一班一企业”班级文化,培育乡情特色班,打造乡情特色校,进而营造起“时时处处都育贤”的无痕德育教育氛围,

  “我校精心打造校园人文景观,既营造了处处有乡情文化的特色环境氛围,又为学生美德培养和行为塑造提供了榜样和典型。”分管德育副校长车世地介绍道,学校主干道名为“文正路”,取之小越乡贤倪元璐字文正,校园内共有5条以乡贤命名的“乡贤路”。主干道两侧“一报一窗”打造乡情教育宣传阵地,定期更新,以展示“越贤班级”“越贤班主任”“越贤少年”等相关信息。学海楼大厅布设了每月定期评选出的“十佳少年”流动宣传展板,操场栏杆布设乡情文化教育带,教室玻璃窗布设主题文化带,串联起“一带一路”。

  创设育贤载体

  引领学生敦品励学

  开学第一天,每位新生参与“学贤礼”,都会从师长手中接过学贤卡、走上乡贤路、跨过越贤门,进入校园第一时刻即在心中种下“尚贤种子”;在“越贤讲堂”,学校精心组织乡情文化讲师团授课讲学,引领师生学习、领悟、涵育家国情怀;学生踊跃参与“越贤少年行走家乡”研学课程,用脚步丈量家乡土地,用心感悟先贤精神……多彩的育贤载体,正引领和激励着学生们敦品励学。

  为进一步将“乡情文化”元素融入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不断创设育贤载体,学校以乡情文化教育为纽带,创新探索“越贤”成长课程,帮助学生厚植崇德、睿智、健体、尚美、悦劳的“五贤”品质。

  在乡情课堂中明贤德。开设“越贤讲堂”,组织乡情文化讲师团授课讲学。如李晓燕老师的《春晖之父陈春澜》,严伟江老师的《师说同兴里》,冯霞老师的《横山毓秀 春晖永泽》,徐泉勇老师的《倪元璐书法鉴赏》等;开设《国学大师——罗振玉》《两弹功勋——袁承业》《慈善大家——田祈原》《爱国志士——石志昂》等乡贤史迹课,发动学生查找乡贤资料、制作人物小报、誊抄乡贤诗词、演绎传奇故事,把乡贤身上所体现的尊老爱幼、慈善博爱、自强不息、爱国爱乡等中华传统美德在课堂中传递,在学生心中生发。

  在研学体验中修贤情。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学校组织“越贤少年行走家乡”研学课程,让学生们走出教室,走到乡间,感受课堂外别样的乡情风景。如组织“非遗文化”研学,学生们向倪梁村民间艺人学习剪纸,用指尖艺术讲述清廉故事;如专题研学“家风家训”,学生们来到田家文化礼堂,探寻田氏家族与邻为善、急公好义、心系家国的优秀祖训等。此外,组织“与法同行”研学,学生们走进法治体验馆,面向宪法庄严承诺做宪法的忠实守护者;开展“云游越乡”研学,学生们用短视频展现家乡历史人文画卷,为美丽家乡代言。

  在文化浸润中立贤品。教育即生活,校园即社会。学校不断丰富乡情校园文化生活,铺设越贤少年“活力舞台”,为学生的卓越生长铺设“成长通道”。比如开设“越贤之声”乡情微广播,学生化身电台小主播,在传递爱国爱乡爱校好声音的同时培养核心素养。学校还成立了越智创客社、越音艺术社、越贤研学社等越贤社团之家,举办“越校园”艺术、体育、劳动、科创、读书五大文化节,在引领学生践行“活教育”,锻造崇德、睿智、健体、尚美、悦劳等品行。

  文化之力无形却有力量,无声却能润泽心灵。学生们在乡情校园生活的熏陶下获得贤式成长。该校801班学生徐鑫瑜在全区“真善美大实践”小讲解员比赛中,结合课堂所学把春晖学堂的故事“搬上”讲台演绎,获得了一等奖;904班沈垚同学撰写的《寻悠悠历史古迹 酌浓浓乡情情怀》,获得了全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生小论文评比一等奖;上官丁怡同学在全区少先队红歌大赛中荣获金奖,罗健豪、倪益柯、高少博、罗恒旭等4名学生在全省智能机器人成果展示活动中获得二等奖。

  创评越贤少年

  激励学生厚德惟贤

  “希望同学们以贤为镜、正身敦品,努力做一个崇德、睿智、健体、尚美、悦劳的越贤好少年。”近日,小越街道中学举行“越乡少年 与贤同行”十佳越贤少年颁奖典礼,活动现场,学校对10名由班级推荐、大众评审的“五贤少年”进行表彰。学生们走上领奖台,从校领导手中接过荣誉证书和“越贤少年”荣誉奖杯,台下瞬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近几年来,学校不断创新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方式,积极探索“越贤少年”评价机制,形成了由1个中心、5个维度、15个评价点所构成的“轮式”德育评价模式,每月举行“越贤少年”“越贤班主任”“越贤班级”评选,让五育并举在校园落地生根,使学生日渐养成现代公民素养。

  学校通过活动开展、课堂故事、教师观察记录等途径,用一本心愿存折记录学生表现得分。比如在学校举行的“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活动中,做到光盘的学生就可在心愿存折上敲下“越贤章”,集齐10个“越贤章”到学校政教处领取“越贤卡”,每月集齐5张卡,就能入围“越贤少年”评选,借此鼓励每一位学生融入乡情校园,人人争做“越贤少年”。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班主任根据本班实际创新组织了“争章活动”。“时霖班”班主任朱老师将活动物化,奖章兑奶茶、换座位、减作业等,并要求学生们一个月一次检查自己的印章图案数量,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过程性努力的重要性以及学科平衡度。一时之间,时霖班班风发生了很大改观。


上虞日报 教育周刊·菁菁校园 小学版 00006 乡情文化:润泽越贤少年正道前行 2022-03-05 上虞日报2022-03-0500008 2 2022年03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