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在大山的地质灾害点
——记我区支援金口河专技人才卢履薄
本报记者 杨晓双
“回到上虞第一件事就是递交入党申请书,能在金口河服务6个月,是我一生难忘的经历。”1月21日,卢履薄结束半年的对口帮扶工作,返回上虞。他告诉记者,当大巴渐渐驶离金口河区,那里的高山大河、街道车流、笑脸人影,久久留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卢履薄是区交通集团下属交通建设监理公司的一名资深监理,凭借专业的工作技能,他被选为我区17位支援金口河干部中的一员。去年7月20日,卢履薄随队到达金口河区,被分配到自然资源局自然资源股工作。面对这座大山深处的城市,卢履薄出于职业的敏感性,直觉地质灾害防治应该是金口河区的重点工作之一。
工地-办公室-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是卢履薄的日常。在金口河,卢履薄主要负责4个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程。每天清晨,他早早地打车前往项目现场。金口河的山很高,山路较为崎岖,加之没有护栏,坐在车里颠簸的卢履薄刚开始感觉有点害怕。“坐了几次车后,我就想,我是来支援帮扶金口河的,这点山路怕什么!”卢履薄解释道,金口河气候特殊,每年5月至10月是雨期,10月至次年3月是旱期,对于工程人员来说,必须抓紧旱期的时间施工。在工地,既是业主又是监理的卢履薄定期巡查地质灾害隐患点,严格监管地质灾害隐患工程,仔细审核工程施工资料,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及时性。他盯住每个环节,全方位、全流程把控,不容许任何可能影响工程质量、安全的事件发生。
“工程原材料沙石含泥量过重,立即要求施工单位更换沙石材料,对已经进场的沙石材料采用清场处理;施工现场水泥堆放不规范,督促施工方转移堆放位置,底部加高,上部覆盖,保证水泥的质量;施工现场模板安装不牢固,现场要求施工单位增加钢管的投入,保证混凝土浇筑时模板的稳定性……”在卢履薄的工作本上,记录着他所发现的问题和相应的整改方案。“发现质量问题就要第一时间解决。”卢履薄深知此次援川,他肩负着监管工程质量的重任。每次查到工程质量问题,他就在项目部召开例会,要求施工、监理高度重视工程的质量安全,必须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确保施工工期内及时完工,更有效地保护地质灾害隐患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半年光阴飞逝而去。大部分时间,卢履薄都埋头在工地监管。除了一个接一个的项目蹲点,最让卢履薄感慨的便是金口河人民的善良与热心。卢履薄天天忙于工程监管,总是忘记午饭时间,当他过了饭点往工地食堂赶的时候,周边居住的村民纷纷叫住他,想留他吃午饭。有次,卢履薄实在架不住村民的热情,在村民家和大家一道品尝了当地的特色菜“豆花饭”。“‘豆花饭’真的很好吃,很感谢周边村民对我们工程人员的理解与支持。”卢履薄笑着回忆道,还有一次,他的自行车坏了,停放在宿舍楼前。等他下班回来时,发现自行车已经修好了。原来是门卫师傅叫了修车工,趁他上班就“偷偷”地帮忙。疫情期间,金口河区委组织部领导还通过卢履薄慰问其在上虞的家属。这点点滴滴的民众关爱,让卢履薄倍感暖心。
金口河是一座没有红绿灯的边远小城。当地人出行主要靠摩托车,路上交通秩序井然,整座城市的治安极好。在卢履薄眼里,有幸帮助巩固金口河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