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综合

以人为本,民生实事成就幸福大事

——我区民生事业发展五年综述

  从教育均衡发展到优质医疗供给,从弱势救助到社保扩面,从稳定就业到养老保障……五年来,我区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问题入手,不断织密民生保障网,让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一项项利民便民举措普惠于民,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围绕群众所急所盼,我区累计投入395亿元用于民生事业,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18%、7.19%,低收入农户同步迈向高水平全面小康。

  教育养老筑基,妥妥的获得感

  完成6所中小学校裸灯改造,102所幼儿园教室灯光改造;完成3100套可摇式升降桌椅配置;按50%比例对全区1000间普通教室灯光照度进行检测;完成全区8.5万学生一年两次近视筛查,并录入系统;完成46所学校卫生专技人员配备,人员已全部到位。这是我区2021年度儿童青少年“明眸亮晶”工程的完成情况。

  教育是民生之基。近年来,上虞教育紧跟上虞城市发展步伐,着力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提质扩容。短短5年间,建成投用中小学幼儿园34所,新增优质学位17000余个。仅2021年,我区的民生实事“品质教育”校园提升工程就涉及新建(改建)中小学、幼儿园17所,共计18个项目,投资额近2.23亿元;政府投资项目涉及学校项目35个,其中幼儿园项目9个、中小学项目26个,全年投资额3.98亿元。

  在大手笔提升硬件的同时,我区着力破解优质教育供给城乡、区域、学校之间不均衡的问题,重塑城乡教育资源。通过集团化办学、城乡教育互助发展共同体、城乡同步课堂等形式,以及与浙师大、南师大、北京金融街、浙大教育等开展密切的校地合作,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五年来,我区已实现集团化办学、“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全覆盖,绍兴市教育优质均衡示范乡镇创建全覆盖。

  “一老一小”的喜乐忧愁涉及千家万户,在“学有优教”的同时,如何保障“老有所养”?我区始终坚持将养老服务作为提升幸福指数的重要民生工程,为全区老年群体提供老有颐养的良好环境。

  2021年10月18日中午,小越街道倪梁村老年食堂在村民们翘首以盼中开始试运营,一荤两素再加水果只要5块钱。在老年食堂,老人们还可以聊天解闷、疏解情绪,一边吃饭一边唠家常,缓解孤独感和焦虑感,增加幸福指数。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区老年人口数已达21万余人,占全区总人数的25.12%。五年来,我区全面实施机构养老“1+7+X”计划,大力推行“公建民营”的养老运营新模式,创新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稳步推进居家养老“1+20+N”计划,着力打造“娥江晚情”养老品牌,加快补齐养老服务设施短板,逐步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模式,让老年人养老家门口,幸福看得见。仅2021年,我区就有21家镇街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参加绍兴市星级评定,其中五星级8家、四星级13家;开办老年食堂20家,服务老年人就餐17000人次;实现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全覆盖,共计评定三星级88家、二星级87家、一星级147家。优化养老服务补贴发放方式,发放70周岁以上、90周岁以上老年群体养老补贴1600万元。

  教育、养老是我区接续实施十大民生实事工程的缩影。五年来,区委、区政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之以恒加大民生投入,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最重要的位置,每年高质量办好十方面民生实事,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社保医保托底,稳稳的幸福感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21年年底的这场疫情,上虞区立足通、早、细、顺、实、严、快“七字诀”,广大医务人员与时间赛跑、跟疫情斗争,连续作战,开展流调及全员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为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和蔓延提供坚强保障。

  健康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五年来,我区着眼“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完善医疗资源配置,加快推动数字化卫生健康工作,逐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方位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医疗服务惠及全民。2020年,我区成功创建为全国健康促进县(区)。

  “看病少排队”“付费更便捷”“检查少跑腿”……这些群众深切的医疗就诊愿望,在上虞正变成现实。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大背景下,我区推动医疗卫生资源更加优质均衡,医疗健康服务更加普惠公平。目前已逐步构建起科学健全的医疗卫生网络。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区共有医疗机构363家,其中区级医院4家,皮防院1家,急救中心1家,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201家,门诊部、诊所、民营医院等136家。我区还着力组建跨区域医疗联合体,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实现上下贯通,组建人民医院、中医医院2个医共体,与27家沪杭甬大医院建立协作关系,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持续改善。

  全民有医保,健康有保障。五年来,我区医保部门始终将医保参保率提升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以实现全民参保为工作目标,通过政府引领,部门、乡镇街道合力,医保参保率不断提升,至2021年底,医保参保率达99.97%。全年完成25916名80周岁以上老年人与1317名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和低保边缘户家庭成员全额资助参加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与此同时,参保群众在城乡居民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方面的待遇保障稳步提高,慢性病保障范围、大病报销比例、医疗救助力度都在持续扩大和提升。医保业务办理也越来越方便,全区已建成10个医保服务全区通办点,形成了1个通办点辐射2个乡镇街道的医保经办15分钟服务圈。

  就业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是人民幸福的稳定器。五年来,我区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优化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精准帮扶各类群体就业,稳稳地托住就业大局。依托人力资源产业园,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积极举办各“就业扶贫”、残疾人专场、退伍军人专场等各类招聘会。稳妥做好低保和特困人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工作。社会保障从城镇到农村、从企业职工到城乡居民,覆盖面持续扩大,待遇水平连年提高,织成一张愈来愈结实细密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基层治理提质,满满的安全感

  一座城市的幸福感、安全感不仅体现在一组组数据中,一个个案例上,更多的是抒写在每一位老百姓的脸上。

  五年来,围绕打造最具幸福感安全感城市,我区深入推进平安上虞、法治上虞建设,加快构建基层治理“141”体系,开展“基层治理深化年”“基层治理提升年”等系列活动,创新推出 “三师三员回归”“红色物业 双向联评”“虞城义警”等治理模式,整合平安要素资源,打造了一批高标准、零隐患的“平安共同体”,覆盖场所2.4万余家、居民28.6万人,构建了“全区块联动、全链条覆盖、集成化创建、契约化共建”的平安创建新格局。2021年3月,我区喜获平安创建“十二连冠”,成功捧回“平安金鼎”。

  “好用又管用,习惯成自然了。”位于谢塘镇工业园区的浙江万森木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起“平安上虞码”,满是放心。作为一家家具生产企业,消防安全是重中之重,自从有了“平安上虞码”,就像身边多了位良师益友,不仅在线上一步步手把手地教你怎么查怎么改,还会定时督促你。

  近年来,类似“平安上虞码”这样的基层治理创新举措层出不穷。我区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眼整体智治,创新推行“一单一码”,相关做法入选全省数字法治最佳实践案例培育清单;迭代升级的重点场所网格管理平台成功入选全省数字赋能现代化场景应用揭榜挂帅项目;民情智访数字化应用在全市推广并参加全省最佳应用评选,做法得到副省长、公安厅长王成国批示肯定。

  与此同时,坚持公众参与,以乡贤全面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为突破,推动社会协同;引导747家社会组织和1.9万余名平安志愿者积极参与,探索开发“平安虞家”,初步形成“乡贤+乡亲”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上虞模式”。


上虞日报 要闻·综合 00003 以人为本,民生实事成就幸福大事 2022-01-22 上虞日报2022-01-2200003 2 2022年01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