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获全胜,我们决不收兵
本报记者 刘金平
“疫情让我们这支队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团结勇敢,工作群里每个人都在争先恐后地说:‘我去,我先去’。”想起每一个与战友们一起并肩奋战的日日夜夜,百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丁冠军这位铮铮汉子也止不住热泪盈眶,“还是写写我们的职工,我们每一个医务人员都是英雄,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12月7日早上6点30分,接到我区出现新冠肺炎病毒初筛阳性病例的消息,丁冠军就知道一场硬仗不可避免。他紧急召开由党员、职能科长、中层骨干组成的应急小分队会议,随时准备出征一线。第一时间与班子成员分赴西横河、阳光假日、新世纪花园等封控小区,协助街道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百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负责的百官街道辖区作为主城区,人口密集、流动频繁,是此次疫情防控的“风暴眼”,防控压力非常重。作为中心主要领导,丁冠军深知责任重大,从7日开始,接连21天,时刻保持战时状态,一度数天不眠不休,即使小睡也是醒着,夜以继日的高强度工作让他喉咙嘶哑,只能借助小喇叭与人交流。
在派员配合做好流调、消杀、社区院感、核酸检测和隔离点管理等工作外,大规模核酸采样开始,中心承担了恒利、高丰、万和、新建、大坝5个社区7585户、17850名居民的上门核酸采样及部分单位、机动点位、漏检、补检应急采样工作。采样时间急、任务重、出发时间不定,中心组织80余人的采样队伍24小时待命,丁冠军和全体班子成员夜以继日,全力以赴,党员干部职工纷纷抢着上前线赴战场。
穿着防护服,戴着N95口罩外加面罩,全副武装,一采样就是数个小时,又累又危险,但人人都抢着去,医生夫妻张森和李敏并肩作战;医生母子金静波和姚金科齐上战场;党员樊松英的丈夫隔离,她将5岁女儿托付母亲,独留即将高考的儿子在家,已经20天没有回家;药剂师唐亚芬因为次密接要去隔离,再三要求留下抗疫,她说:“我不想做逃兵。”一些被隔离的医务人员因为不能与同事们一起抗疫更是彻夜难眠……
这种大战面前义无反顾的决心和勇毅让丁冠军数度泪崩,更让他相信“这场仗我们一定赢。”从10日开始,这个80余人的团队发挥连续作战、善于攻坚、敢于胜利的作风,与上虞人民医院及绍兴等地的外援医疗队一起累计完成23.6万人次的采样,为实现“村社清零”作出了实践,彰显了担当。
封控期间,如何解决慢性病患者的用药需求是丁冠军思考的问题,他提出通过“三步走”的方式为慢性病患者排忧解难,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慢病药首先去震元堂和英特大通药房配;如要开具处方,找志愿者到百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具,中心留守一位全科医生和一位药剂师专门为之服务;如需胰岛素针剂,中心可以提供,由绿码志愿者上门配取。疫情期间,共为1000左右人次慢性病患者解决了用药需求。同时,中心还提供封控期间特需患者的上门服务,派出医护人员上门为患者更换PICC管膜、提供术后拆线服务等,用心用情解患者以燃眉之急。
12月25日-27日,为期3天的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期间,丁冠军作为防疫副主考,负责涉疫常规工作和突发事件处置,指导完成考生和工作人员的核酸采样、场地消毒等,全程参与考前、考中、考后的疫情防控工作,为考生保驾护航,全力保障考试安全、平稳、有序进行。
随着区内外隔离点隔离人员陆续回家,丁冠军表示,目前,中心的工作重心是做好封控区、管控区范围内居民的健康监测,对隔离点期满回家的密接、次密接人员做好14+7健康监测和随访工作。他说:“这同样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我们已经做好了迎接又一场大考的准备。不获全胜,我们决不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