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战

防疫战场上的“侦察兵”

区疾控中心流调队抽丝剥茧斩断病毒

  本报讯 (记者 陈婷 通讯员 杜海波) “隔离点发现一名初筛阳性病例。”12月26日,疾控中心流调员杨晓静收到一条信息。一个病例的背后,流调排查的任务不计其数,十分繁琐。自从疫情发生以来,疾控中心流调队坚守阵地,不眠不休。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科科长宣杭炯说,“尽早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是大家的共同愿望。”

  “你好,这里是疾控中心······”在区疾控中心6楼流调中心,记者看到有10余名流调员正在电脑前忙碌。“大家都很忙,甚至连盒饭都顾不上吃,饿了就塞点小饼干应付一下。”一天下来,电话不下上百通,有些队员累到晚上都说不出话。但只要任务一来,又打起精神,投入新一轮“抽丝剥茧”中。流调队员就像防疫战场上的“侦察兵”,所有人都在高效运转,与病毒赛跑。

  根据流调流程,流调员需要在1小时内掌握病例核心信息,2小时出具详细的病例一览表,4小时拿出初步流调报告,每2小时更新密接/次密接一览表,24小时完善流调报告并做好随访。但是要往前回忆14天的行程,对普通人来说是比较困难的。除了模糊的行程,流调员还需要安抚确诊患者焦躁的情绪。“在疫情中后期,我们收到确诊病例信息后先要去密接、次密信息库中大致了解患者的核心信息,对患者有一定了解后再打电话流调,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同时也提高精准度。”杨晓静告诉记者。

  随着疫情防控精准化的提升,目前流调已经共享公安、通讯部门的大数据。但是这些数据需要流调队员火眼金睛逐一查对,花费大力气在其中慢慢查找有价值的线索,是力气活,更需要经验和智慧。必要时流调队员还会联系其家人朋友,甚至咨询酒店、商场等地点,通过监控核实到访与停留时间。

  与狡猾的病毒较量,光有速度还不够,流调人员的所有工作都要“准上加准”。对报告上的信息,流调员都需要逐字逐句详尽核实,包括病例信息、发现情况、检测结果、前14天行程轨迹、控制措施等,往往需要与流调对象进行多次电话沟通核实,并结合大数据确认的活动轨迹信息,保证密接及次密接不漏一人。

  “现场督导组,快去现场看一下。”待轨迹排摸清楚之后,另一组流调员立刻穿上防护服奔赴轨迹现场,同社区流调员一起查看监控,开展高风险暴露人群筛查、环境采样、次密接人员采样。空间是否需要封控?人员是否需要转移?现场组会将每一项指标精准反馈指挥部,通过多方专家团队意见才能下达和实施。

  疫情发生以来,流调队人人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时刻处于准备出击的状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们用责任与担当,用智慧与汗水,密织起一张令上虞人民放心的安全网。


上虞日报 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战 00004 防疫战场上的“侦察兵”
2021-12-31 上虞日报2021-12-3100002 2 2021年12月3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