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新商都·品味

共享好“食”光 做大烘焙“局”

三方木西点:让烘焙在创新中绽放光彩

  互联网经济时代,“共享”概念不断渗透各个领域,衍生出各类产品,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已司空见惯。在上虞,烘焙行业也搭上了“共享经济”这趟顺风车。位于万达中央华府的“三方木”西点工作室开创了“共享蛋糕平台”这一新模式。

  斜杠青年

  借甜品传达匠人之心

  “三方木”西点工作室的创始人名叫王彬。这个看着腼腆温和的90后却已有多年的创业经历。王彬的本科专业学的是机械设计,只因对烘焙有浓厚兴趣,利用在校空余时间学习了烘焙技艺。看着一勺勺面粉、一块块黄油、一颗颗鸡蛋,在自己的精心加工后,变成了不同风格的美味,王彬觉得,这种成就感无以言表。于是,他决定将烘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

  2014年9月,王彬在柯桥的大学城附近开了一家“面包先生”。凭借着对食材严格挑选、把控,不断改良、创新口味,以及一直秉承的口碑经营理念,王彬的面包店渐渐拥有了一大批稳定的客户群,生意很快步入正轨。

  一款面包的诞生,源于对烘焙发自心底的热爱与珍惜,王彬很愿意耗费时间去钻研打磨每个作品,也乐意分享自己的烘焙技巧与心得。他经常外出进修,在郑州、上海、杭州等地学习翻糖、韩式裱花等技术。

  2016年,王彬决定回家乡上虞继续自己的烘焙创业梦。他在城北锦瑞大厦开起了“面包先生”烘焙店,还改变了传统的销售模式。“现在随处可见甜品面包店,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脱颖而出,就要走一条特色道路,烘焙体验教学就是一个相对较为空白的领域。”于是,他又有了一个新标签——烘焙教师。

  烘焙教学受到了不少市民的喜爱。次年7月,烘焙店进一步扩大规模,他与人合伙将店面转至新天龙大厦,改名“麦芽烘焙”,并花费近20万元购入各式烘焙教学设备,开设6类烘焙课程,从几百元的体验班,到几千元的专科班和全科班,确保每一位学员都学有所获。今年,他重新开办了“三方木”西点工作室,想要打造一个烘焙界的共享经济赛道。“三方木”的取名寓意“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王彬希望这个工作室不仅是一个烘焙体验平台,也是一个众人的创业平台。

  烘焙师、烘焙教师、“共享蛋糕平台”创始人……历经9年烘焙界的淬炼,成就了王彬这位斜杠青年不凡的品位与技术。从吐司、甜品到蛋糕,从材料、工具、面团揉捏甩打、整形,一直到放入烤箱烘烤,他用手作诠释烘焙之美,借作品传达匠人之心。

  共享烘焙

  人人都可成为蛋糕师

  全民烘焙时代,烘焙俨然成为一种生活新时尚,但对许多烘焙创业者而言,一入烘焙深似海,从此钞票是路人。每学新的产品,都有不同器具,一块小小的甜品却要买一堆的原料,成功的几率也不是绝对的,浪费了太多时间和金钱。“因为我们淋过雨,所以懂得给别人撑伞。”正是亲身经历过创业初期的艰难,王彬才想到“共享蛋糕平台”这一模式,尽量将学习成本降到“零”,也扩大了品牌的传播性。

  所谓“共享蛋糕平台”,就是共享店铺资源,如空间、设施设备、原材料、技术指导等。喜欢烘焙或者想学习烘焙的人,两手空空走进门店,就能在指导下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蛋糕或甜品;有计划开烘焙工作室但暂时没有太多资源的人群,也可以把那里作为自己的试验场,尝试制作,共享资源与利润分成,然后再决定是否将梦想继续。

  提升品牌形象,提升门店运营能力,下足功夫做内容,做互动和营销……这些都是当下烘焙行业提升业绩的做法。在业务承接上,王彬选择了甜品台、公司茶歇、生日蛋糕等高端定制路线。“机械式作品和融入思想的作品,本身的价值就截然不同。半翻糖是现在的主流,既保留了动物奶油蛋糕的口感,又能使蛋糕更好看。”王彬表示,与普通蛋糕店“立等可取”的产品不同,自己制作的蛋糕用料高端、工艺繁复。独特的造型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味蕾,也满足了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同时,王彬还学习摄影、直播、视频制作等新技能,并在微信视频号、抖音等平台开通账号,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技巧,成为烘焙界的网络小达人。“烘焙行业需要产品,需要创新。”王彬坦言,烘焙市场坐拥发展空间而竞争激烈残酷,一边是老牌烘焙店的江河日下,一边是新兴烘焙店的热钱汹涌,烘焙店需要不断创新才能持续生存。

  好吃、好看、好新鲜、好健康,是王彬对烘焙服务场景确立的目标。而“共享蛋糕平台”模式的实施,能解决多样性人才荒、消费多样性需求、外围专业能力过剩变现、产品创新续航及场景丰富等问题,为更精致的“四好”烘焙提供场景续航机会。


上虞日报 新商都·品味 00008 共享好“食”光 做大烘焙“局” 2021-12-06 5148589 2 2021年12月0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