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资产变热财富 共富样本更鲜活
丰惠镇激活闲置农房为乡村振兴赋能
本报记者 龚洁节 通讯员 陈钿
这几天,后山村党总支书记许士祥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都是过来看房的,有要租房子的,也有来自其他乡镇的考察团。”许士祥兴奋地解释道,大家来看的就是后山村和夏王村的物业联建项目——职工公寓楼。
因背靠镇级工业集聚区,后山村有诸多外来务工人员。职工“住宿难”一直是困扰企业的“痛点”问题。之前大部分新居民只能居住在附近农民房,不仅住房条件简陋,还存在众多安全隐患。
为此,后山村盘活了800平方米的闲置土地,开发建设职工公寓楼。整幢楼分4层,其中1楼是营业房,剩下3层共54套公寓,单间公寓面积在30至50平方米不等,经过统一内部装修,让租住者实现“拎包入住”。目前,54套公寓已全部出租,年租金加起来可达60万元。这对管理服务来说,高效了;对村集体来说,增收了;对租户来说,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归属感也更强了。
同时,该村还新建了党群服务中心、便民大厅、党员活动室、家宴中心、文化长墙、篮球场等,不断提升村内公共服务水平。闲置的老村委办公楼出租成为饭店,进一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通过土地资源的重新整合利用,如今的后山村已为千年古城复兴积蓄了发展后劲。
从“十里后山”到“实力后山”,后山村的闲置农房激活并不是个例。在西溪湖村的青露营地,同样上演着一场闲置农房的“升值记”。
“联动效应发挥作用了!现在,我们这里是亲子游、研学游的热门地。”青露营地负责人刘荣杰告诉记者,去年,他和向阳国旅合作,将基地内一幢闲置楼房改为研学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开设彩虹滑道、高空秋千、传统射箭、池塘摸鱼、非遗手作、趣味农耕、露营体验等各类项目。在研学游的热潮之下,营地日均接待近千人,赚得盆满钵满。尝到过“沉睡资产”变“增收活水”甜头的刘荣杰,今年更加信心满满。他计划着整合更多周边资源,寻找新的经营理念和美学实践,让营地的游乐体验内容更加丰富。
今年以来,丰惠镇在闲置资源上做足文章,土里刨“金”,水中舀“银”,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在推进过程中,该镇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采取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盘活利用闲置资源,支持返乡人员依托自有和闲置住宅发展适合的乡村产业项目,通过多形式多途径开发利用,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找到激活农村闲置资源的“金钥匙”。
“闲置农房激活,不仅仅是几幢农房的事情,它最终指向的,是乡村和人的全面发展振兴,是丰富百姓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源头活水。”丰惠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何让激活后的闲置农房保持长久的生命力,是他们一直在探寻的方向。未来,丰惠镇将继续挖好闲置农房这座“富矿”,围绕“资产、资金、资源”等要素,集合更多村社抱团发展,当好“引路人”和“店小二”,多途径深入挖掘强村富民新方式,让闲置资产真正成为“造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