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新商都

安静地在岁月里摸爬滚打
一年陌拜近600客户于失败中历练成长

  一位新乡贤的创业路和爱乡心

  ——访安信证券上海浦东新区花园石桥路证券营业部总经理陈灵超

  本报记者 刘金平

  陈灵超看上去更像是一个腼腆的大学生,话不多,斯文还有点害羞。他的不急不躁里,有着超乎年龄的稳重。大学毕业5年,如今才27岁的他已经是数十亿总资产的证券营业部总经理兼分公司私募中心负责人。他回忆自己前几年无数次站在人生选择的当口,“扫楼”“摆摊”、发传单……与各种各样的客户打交道,体会着人生的酸甜苦辣,却一直坚守着自己的梦想,专注于金融证券,并甘心为之付出,包括承受和穿越失败。

安静地在岁月里摸爬滚打

 一年陌拜近600客户于失败中历练成长

  陈灵超出生于普通的职工家庭,从小在百官长大。鹤琴小学毕业后进入华维外国语学校就读,一直到高中毕业。小学到中学,他形容自己是处于混沌时期,玩性较重,等到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了,已经是高二那年,开始发愤苦读,怎奈学习非一日之功,高考还是与理想中的大学失之交臂。

  好在大学里,他能够比其他同学更早地去思考一个问题:我是谁,我想以什么样的方式度过这一生。这个看似宏大的命题,是有些人终其一生都没想明白的,却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无法回避的母题。而陈灵超的目标很明确,去上海,去国际金融中心,去那里实现自己的梦想。

  大一大二,他积极参加实践,将参加商品展销会所得利润全部用于爱心慈善组织活动。大三时,尝试模拟盘炒股,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居然收获颇丰。大四时对证券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往各大金融证券机构面试了一圈。现在往回看,他无疑是幸运的,学生时代父母没有要求他去追求所谓的成绩第一,家庭氛围宽松,爱好没有被过多地干涉,反而让他有足够思考和选择的余地,让他后来的职业生涯顺理成章。

  2016年从宁波财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后,他独自一人来到上海,口袋里是炒股赚来的1万块钱,彼时,他已将大学时期赚来的几十万元都交给了父母,切断了自己的退路。小时候,他被父亲带着多次去过上海,从此,上海便在他的心中扎了根,也牵引着他义无反顾地走近它。

  他的第一份职业是在有着证券业黄埔军校之称的中信证券,与众多国内外名校的百来位应聘者一起面试两个岗位,最后他却出乎意料地被录取了。“可能是我的真诚和我大学时期的经历打动了面试官吧。”几年后再说起那次面试,他仍然觉得,名校果然是求职的敲门砖,但只要有足够的实力、不服输的拼劲,普通毕业生也同样有机会超越。

  他的职业生涯始于个人财富管理,做三方存管,没有人脉,没有资源,那就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40多摄氏度的高温,他去交警队旁摆摊,大太阳下一晒就是半天;去银行网点驻点,第一个月就跑遍工商银行浦东分行的30多家网点,签下1000余户客户,当月排名中信证券上海分公司单项业务第一位。做了5个月的个人业务之后,他开始转向专业性更强的机构业务,一家家的扫楼,挨个跑私募基金,故意留起胡子,为的是看起来更老成些……第一年中,他陌拜了近600户客户,与多家私募成为合作伙伴。无论是新开客户、新增创收还是年实现利润都在新员工中排名第一。

  于他而言,那是一段岁月的历练。住在同学租来的出租屋的过道里,每月上交500元的租费,吃几块钱的快餐,一边感受着奔波的辛劳,一边体味着物质的匮乏,心里盘算着明天几点起床去赶地铁。他形容那段日子总是在不停地赶路,不停地拜访客户,不停地被拒绝,又不停地在开疆辟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他安静地在自己的生活和岁月里摸爬滚打,却从不低头,从不去夸耀自己取得了多少成绩。

人生无法预设

 努力朝着目标一步步靠拢

  “那两年的经历让我学到很多东西,把心练强大了。”他笑称自己是耐力型的,面对纷繁芜杂的世界,他却在磨炼内心。2017年10月,带着过去两年多的沉淀和对梦想的坚持,陈灵超果敢地跳槽到安信证券,出任上海浦东分公司项目经理,负责开发安信在上海的私募业务。

  他很清晰地知道自己要什么,他会很谨慎地审视自己的目标,无论朝哪一个方向,都是有备而来。“上海是私募力量最大的市场,而我又刚好有与私募打交道的经验。”陈灵超表示,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如何实现突围?私募基金行业是一个非常好的赛道,如果能在一个空间广阔的赛道中抓住机会,便有望驶入快车道。

  2019年7月,陈灵超出任安信证券上海陆家嘴东路证券营业部(后搬迁更名为上海浦东新区花园石桥路证券营业部)总经理兼上海浦西分公司私募中心负责人。他隐约感觉到券商业的新浪潮即将到来,所以紧紧抓住机会,期待当蓬勃的生长季到来之时,自己能是一个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券商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在财富管理领域拓展,并没有特别成熟的商业模式可循。陈灵超带领员工勇于创新,实现了业务模式的全面拓展,私募权益类产品销售指标、融资融券余额相较于2019年接手时实现1200%和2800%以上的增长。同时,在传统强项机构业务拓展上也取得不菲的成绩,新开机构、产品户不断增加,并为公司引入了多个优质的私募种子基金项目,落地项目实现全部盈利,累计收益多达几千万元。且拓展了新的机构业务合作模式,成功落地全公司第一单私募客户签署的与研究所全行业分析师合作的投研服务协议。

  营业部包括他在内,5位员工全是90后。为此,他建立了良性互动的学习机制,打造学习型团队,人人争做知识型员工。“投资是需要智慧的。”他积极倡导在工作中学习,以学习促进工作,完善晨会和周会制度,鼓励业务创新,不断实践并总结经验,将学习成果进行有效转化,培养员工自信心和能力。

  他坚信与强者在一起自身就会更强,他要求员工必须进入客户生态圈,不断地在相互交流学习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他说,券商就是要利用自身的专业价值,成就他人,服务社会,而服务就是做人,人品好,专业性强,服务到位,客户自然就会跟随。

  他始终认为,券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投研能力和风险定价能力,能够帮助客户筛选出好的产品和优秀的资产管理人。针对客户服务和产品销售,要始终将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鼓励员工要敢于同客户与上级提要求,但要言出必行,脚踏实地。“客户和我们之间是平等的关系,要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仅用了一年多时间,至去年12月,营业部总资产已接近50亿元,相比他接手时的2019年总资产和净资产各翻了一番左右。一年内创收2600万元,实现利润1100万元,扭亏为盈,新增客户资产和创利等主要经营指标增长在安信全国222家小微营业部中名列前茅,其中利润排名第一。他自己也被评为国投集团优秀共青团员、安信证券优秀员工。

  “做自己热爱的事,并愿意为之付出一切,这是幸运的,也是快乐的。”在上海打拼5年,陈灵超还是当初的那个他,依然在通往梦想的路上摸索前行,踏实勤奋,不骄不躁。不同的是,如今,他的目标更加高远,梦想之路更加稳健。他说:“人生无法预设,但可以努力地朝着目标,一步步靠拢,直至实现。”

乡贤文化薪火相传

 捐赠50万元筹建上虞乡贤文化发展基金会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每一个离家在外的游子内心深处或许都珍藏着一首王维的《君自故乡来》。

  去年12月,陈灵超曾带着敬佩之心参观上虞乡贤馆,观看《乡贤之光》纪录片,体味乡情乡音,而从此,内心深处亦被众多虞籍乡贤不忘桑梓、反哺家乡,乡情不断、舜水长流的精神所感染,就像有一道光吸引他、告诉他,促使他很自然地去思考一个问题:作为上虞人,我该为家乡上虞做些什么?

  前不久,当得知上虞乡贤研究会正在筹建上虞乡贤文化发展基金会,以推动乡贤文化持续健康发展,他主动向会长陈秋强表达了自己欲捐赠50万元的心意。“乡贤文化传承关键是青少年,我虽然并不财大气粗,但愿意为青年人带个头,为传承做点实事。”

  这份质朴和真诚,让陈秋强十分感动,但又担心他是一时冲动,劝他慎重考虑后再做决定。但他很坚决,并在捐赠书上郑重地签下名字。眼前这位年轻人的举动,在陈会长的心里产生了巨大的震动,让他重新审视自己执着20余年的乡贤文化之路,顿感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这或许就是陈灵超的特质,认准了的事就一定要去做。他也因此成为继企业家陈建成、李顺来带头各捐50万元筹建上虞乡贤文化发展基金会后,首位捐赠50万元支持基金会筹建的新乡贤。

  乡贤文化之于现在的年轻人,或许还只停留于概念化,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却能被90后所崇尚。这让陈秋强一度沉浸在兴奋中,他说,“开始我很看重他,是因为他对家长非常孝顺,而且他的成长是个励志的典型,想不到他还如此热衷乡贤文化,有一颗赤诚的爱乡心,像他这样的青年人,实在是难能可贵!”


上虞日报 新商都 00005 安静地在岁月里摸爬滚打
一年陌拜近600客户于失败中历练成长
2021-11-15 上虞日报2021-11-1500016;上虞日报2021-11-1500018;上虞日报2021-11-1500024;上虞日报2021-11-1500023;上虞日报2021-11-1500020 2 2021年11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