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无障碍 生活更有爱
金桂苑社区积极创建省级无障碍社区
本报记者 龚洁节 文 傅永苏 摄
![]() |
人行道设有无障碍通道和盲道;卫生间里增添了安全扶杆;休闲广场开辟残疾人专用健身区域;各种人性化设计让视障者与听障者能够平等地使用公共服务场所里的设备……近日,在曹娥街道金桂苑社区,曾经“寸步难行”的残障人士和老年人等来了对他们越来越友好的无障碍生活。一个个小小的举措和细节,让这里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也是该社区创建省级无障碍社区的成果。
提起社区无障碍改造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家住恒祥苑小区的居民谢大伯感受深刻。他向记者介绍,因年过七旬加上腿部做过手术的原因,自己平常上下楼时,比其他人更多了几分出行困扰。因而,自己很少出门,经常好几天不下楼。今年,金桂苑社区将无障碍设计融入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重点对恒祥苑小区及周边道路、商铺、药店、移动公司、银行等进行无障碍改造。随着无障碍坡道和无障碍安全扶手等设施的安装,谢大爷改变了“蜗居”在家的习惯,逐渐增加了日常外出次数。“现在出门可以扶着、倚着、坐着,心里很有安全感。社区‘有爱’,我们更加‘无碍’!”老人欣慰地说。
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也是居民们参加活动的主要场所。来的次数多了,居民也对中心提出了一些小希望:每周都会来爱心读书角看书的高龄老人张爷爷希望能有副老花镜;常常推着婴儿车参加社区活动的全职妈妈小顾希望门口能增加一个坡道……居民的期望一字一句都烙印在了社区工作人员心里。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金桂苑社区在区残联、街道办事处等部门的帮助协调下,不仅完成了党群服务中心大门入口、卫生设施等无障碍设施改造,还在一些细节之处实行“量体裁衣”式设计,例如在大厅放置了轮椅、助行器、按摩器、踏步机等各类康复健身器材,将无障碍服务台由原先的直角边改成圆角,桌面添置了放大镜、液晶手写板、老花镜、无线声光报警器等无障碍用具,在无障碍厕所安装报警器,进一步提升无障碍服务水平。
除了在硬件设施方面加以改造,金桂苑社区还在日常生活中营造氛围,通过户外电子屏、横幅标语、社区宣传栏、上门入户发放传单等形式,向社区居民宣传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性,真正把无障碍意识落实到每个家庭。此外,党员志愿者定期开展以“畅行华夏无障碍”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上门解读相关法规政策、免费提供辅具器具等,让大家感受到触手可及的温暖。
“建设无障碍环境,既是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顺利出行的基础,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如何打通无障碍通行的‘最后一公里’,是我们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金桂苑社区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社区共有21名持证残疾人和585位60周岁以上老年人,他们将继续完善省级无障碍社区创建工作,为残疾人、孕妇、幼儿、病人、老年人等有无障碍需求人群,提供生活一站式服务,解决民生服务类难点问题,于细微处补齐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短板,凝聚更多社会力量共同打造“有爱无障、温暖共享”的美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