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童年的书包装满“英雄故事”
华维文澜小学 陈伟炯
呼唤“英雄”
今年暑期,我每天都在收听《38军在朝鲜》。每一次聆听,都会深深地被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坚持正义、热爱祖国等精神所感动。同时在思考一个问题:在那样艰苦条件、恶劣环境下,面对如此装备优良、物资充沛的美帝国主义,到底是什么让志愿军战士跨过鸭绿江奋不顾身、奋勇向前?
那是超越生命极限的信仰力量!那一刻,有一个词,不断地在我的脑海里浮现:英雄!英雄!英雄……
那一刻,正是农忙季节,我联想到了我的童年和我的父亲。父亲今年73岁,去年身体出了问题,至今每个月还在做着化疗。我担心他不会再种田地了。可至今,他依然承包着百来亩田地,依然会背着70多斤重的背包,在烈日下喷洒农药和化肥,依然每天清晨5点准时起来,去市场大碗地喝酒,依然大声地呵斥着劝他可以歇歇了的我:“怕什么!我自己知道的,我不干活干什么去?”
那一刻,我总会由衷地敬佩:父亲的骨子底里,不就汹涌澎湃着一种英雄的气概吗?
是的,在我年幼的时候,父亲每天晚上总会在昏黄的灯下看书,给我讲他小时候看过的故事。父亲那一辈,陪伴他的童年的,除了艰苦的物质生活,就是《三侠五义》《隋唐英雄传》《说岳全传》……
小时候读过的书和听过的故事,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流进了血液,深入骨髓!
可是,我们的孩子,他们还在读那样的书吗?他们还会那样地去崇拜英雄吗?他们的心底还会有那样的英雄情结和家国情怀吗?当下,我们的教育,会不会过多地注重分数,忽视了人格的培养?
真及时!“双减”来了,孩子们书包里的作业减下来了。那么,我们又可以为他们的书包装些什么,为他们的童年多滋养些什么——直至流淌到他们的血液、深入骨髓!
于是,“我为你骄傲,我为你自豪——让童年的书包装满英雄的故事”就成了华维文澜小学立德树人教育的主题之一。
什么是“英雄”?
那么,什么是“英雄”?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崇尚英雄才能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确实,中华民族自古就是英雄辈出的民族。就如古代的那些忠义之士、战争年代的革命先辈、和平年代各行各业做出贡献的人士,他们是英雄,是楷模,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为何他们称得上“英雄”?因为,他们身上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有“坚持正义、为民造福”的精神,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有“敢于创新、奋发有为”的精神,有“同心协力、勇于攀登”的精神……确实,这些或许正是我们的孩子身上所缺少或亟须培养的核心素养。
于是,学校就围绕这一主题,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生动形象的教育,让学生在经典里根植英雄骨骼,在故事里滋生英雄骨气,在仪式里涵育英雄风骨。
学英雄 践行动
我校秉持“活教育”理念,将“学英雄 践行动”列入学校德育范畴,积极创设载体,开展了系列特色活动。
——听英雄。开展“小雨来了”听英雄故事活动。学校组织骨干教师收集、编写英雄人物故事校本教材,邀请著名国学主播、104.5女主播电台的知名主持人“小雨”进行录制,在晚托的“下午茶时光”播出。学校已经录制了《大禹治水》《精忠报国》等40多个故事。通过听英雄故事,培养学生们正确的价值观,汲取奋进力量,点燃爱国情怀。
——读英雄。开展“致敬英雄”读书会。学校组织教师整理、推荐低、中、高段英雄系列书单,从简单的连环画开始,到《隋唐英雄传》,到《小兵张嘎》《林海雪原》,直到“两弹一星”、抗疫英雄、航天英雄,引导队员根据书单内容,有计划地阅读推荐书目,了解英雄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发生的重大事件,深入理解背后所蕴含的伟大精神。从此,我们孩子们的书包里,便少了那些低俗的读物,更多了一些英雄的故事。
——看英雄。定期组织观看英雄主题电影。通过组织队员观看英雄主题电影,深刻体会英雄身上的责任与担当,认真学习他们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近期,《长津湖》电影热播,老师们把这部关于英雄的电影,推荐给家长和孩子。到近期统计,学校观看率已达65%以上。
——敬英雄。开展一次少先队祭英烈活动。清明前,组织队员缅怀革命先烈,追忆峥嵘岁月,传承红色精神,切实增强少先队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写英雄。组织开展一次征文竞赛。以“我心中的英雄”为主题,突出人物主体,书写英雄故事,唱响英雄赞歌,传承红色基因,传递精神力量。也可以写写同学们身边的英雄,可以是警察叔叔、护士阿姨和医生,甚至是每天清扫的环卫工人,去发现和赞美我们这个时代的正能量。
——赞英雄。开展旗下讲英雄故事系列活动。前段时间,德育处组织二至六年级各班开展了“读英雄 学英雄 讲英雄”故事比赛。语言组老师通过认真评选,最终评出了十五佳故事能手,并在每周集会时旗下展示。
——颂英雄。开展“颂英雄”艺术月系列活动。 唱一唱英雄的赞歌,演一演英雄的故事,咏一咏英雄的诗歌,通过歌曲、课本剧、诗朗诵等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致敬英雄,歌颂英雄,传承英雄精神。
——学英雄。开展系列主题队会。结合“卫生小卫士”“礼仪小标兵”等评比活动,开展丰富多样的“学英雄”活动,教育队员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挖掘自身潜在的优秀品质。
……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系列活动的铺开,“英雄”日渐走进孩子们心里,并成为了孩子们崇尚的人物。在10月20日学校“旗下展示”活动后,五(4)班学生胡语恬还深情地回味着:
“每每当我从心底里呼唤出‘袁爷爷您别走’的那刻,热泪就会充盈我的眼眶。在袁爷爷的心中,让国人吃饱饭是他孜孜追求了一生的梦,也为此奋斗了一生。如今,袁爷爷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是袁爷爷这位祖国的英雄,他的故事却将世世代代流传下来,他奋斗的一生必将激励我们少先队员们努力向前!中途,我几次哽咽,几乎都说不出话来。当我说完最后一句话的那刻,眼泪再也忍不住了,一下子涌了出来……”
我想:这是教育真正的模样——重视学生学习同时,更注重孩子的品德培养,因为那是孩子一生的生命底色;培养他们养成善良和正直、爱家和爱国等优秀品行,那是我们在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