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作业让学生直呼多来点
重华小学“一本作业本”改革实践撬动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本报记者 成波 通讯员 姜小卫
“我喜欢做数学作业,比如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和同学们比一比体重,或者和爸爸妈妈在大操场、小角落走一走,看同样走1千米各需要多长时间。我也喜欢做语文作业,给古诗配插画,每天记录植物的成长……”重华小学学生章涵瑜一说起做作业,开心就写在脸上。
“每个孩子交上来的作业都很有创意,不仅充分展示了他们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而且有对知识点天马行空的应用,总能给我很多惊喜。”捧着一叠“搞笑数学日记”小报数学教师罗江军如获珍宝。
“我家娃效率高,学校又推行‘一本作业本’制度,她几乎都不带作业回家的。晚上她就画画、打乒乓球,睡前享受亲子共读时光,还没有‘一做作业鸡飞狗跳’的体验。”三年级家长王一云对“双减”后的生活很是满意。
学生、教师、家长的喜悦,来自“双减”大背景下重华小学重点抓住作业管理推出的“一本作业本”制度。该校在优化、严控基础性作业的同时,采用不拘一格的作业形式,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提升学习能力,从而撬动着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一本作业本”,减量不减质
重华小学对“一本作业本”的定义是:每门学科只允许配备一本与教学进度相配套的课后作业本,所有学科一律不得统一征订配套作业本以外的教辅资料。
“我们追求‘一本作业本’的最优化,研究如何把省教育厅配套的一册作业本用足用好。简单地概括就是:本子少了、思考多了;训练少了、路径多了;耗时少了、学习多了。”校长傅智红坦率地说,部分一线老师担心作业量少了,会影响教学质量。于是,学校在教师中首先进行了一系列的“头脑风暴”:过分依赖“题海”,增加大量批改任务,导致没有讲解的时间,批改的效果得不到体现,更关键的是,使学生对该学科有反感情绪,而一旦反感,学生就会对该学科的学习应付了事。很明显,这是一个“不良循环”。
重华小学这“一本作业本”,可不是现成拿来的一个配套练习,而是有机选择、精心设计、分层布置。
“几轮教下来,一本课本有多少知识点作为教师是很清楚的。小学数学知识点本就不多,完全不必要用题海战术来巩固。”重华小学教务处主任任国放说,如何将课上得有趣,让孩子们掌握知识点,在课后作业上,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拓展对知识点的生活应用,让作业变得更有“营养”,才是教师“教”的重点。
重华小学各学科教研组结合实际,通过在课堂中精准讲解、精设练习,将有限的作业发挥出最大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效果,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而且通过作业情况和学科活动反馈情况看,教学质量反而有了提升。
这也给了一线教师和学生家长更多的“定心丸”,跳出题海,回归课堂,通过对作业本的研究,“倒逼”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前做几十题,就是为了应对考试中的一道题目,而现在的目标是通过拓展延伸只做一题,却能去解决几十个问题。”傅智红明确地说。
给学生减负,让教师思考
作业少了,教师的责任更大了,对教师的要求不是变低了,而是更高了。“一本作业本”制度下,教师的着眼点和教学重点必须从以往只做好课本知识的传授,更多地转移到对人的培育上来。
“作业的‘减’绝不是简单的量的减,而是要我们教师精心准备,认真分析教材,然后因生而变,因材而异,合理选择不同的方法改进作业布置,减少重复性,增加趣味性、实践性作业,使学生乐于参与,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谢纯蓥这样理解学校的“一本作业本”制度,她倡导作业分层布置、精准练习,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围绕作业量、作业难度及完成时间等方面进行分层设计和要求,作业设计将“必做”与“选做”相结合,根据学情将作业分为基础性部分、拓展性部分、个性化部分三层。
“作业从本质上来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我们在推出新题型的时候不是单纯的让学生完成作业,更要注重让孩子们在练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技能,发展核心素养。”教师赵炜芳是二年级教师,低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她认为,教师更需要尝试设计有趣、开拓思维的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完成对话性、调查性、操作性、阅读性等任务。
罗江军将自己的教育经验总结为课堂组织新形态、个性作业量身订、查漏补缺DIY、作业习惯来养成、多科融合展能力。他强调,“双减”并不是减态度,减努力,减勤奋,而是要让学生自主自律,学会学习。如引导学生在完成习题时记录完成的时间、完成后的心理感受;在批改订正后若有错误写出错因,总结答题反思;在习题纸背后写下对自己或者同伴的鼓励等,不仅让学生对作业充满新奇感,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优化学生学习品质。
作业活起来,制度压下去。在落实“双减”政策、保障托管基础服务方面,重华小学要求“分层控量,实现辅导全覆盖”,课后服务中,教师看护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当天作业,对后20%的学生做到当面诊断,当面辅导,真正实现“书包不离校,作业不回家”。与此同时,学校进一步强化《重华小学作业规范及批改要求》,严控学生作业量和教师批改质量,助推教学工作更加高效。“我们对教师的作业批改要求更高了。对号怎么打,打在哪儿,订正区域在哪里,以及学生作业学具的选用,作业日期、教师批改的时间等都有明确要求。教务处定期检查,日积月累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助推学风、教风建设。”任国放说。
傅智红表示,“一本作业本”仅仅是一个支点,在“双减”背景下,重华小学通过作业的改革,带动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和课程实施的推进,也让学生直呼这样的趣味作业“多来点”!目前,各科作业内容还在不断丰富,而且不再局限于学科,融入了更多的实践类、拓展类、研究性作业,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