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绘新景 瓜果飘香书振兴
永和镇从“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迈进
金秋十月,穿行进永和,纵目沃野,田畴万顷,稻谷扬花,暗香盈袖。眼下秋收秋种的帷幕已全面拉开,金黄的稻谷颗粒归仓,承载着丰收的希望。此刻,站在田埂上放眼望去,金灿灿的一片,沉甸甸的水稻压弯了腰,轰隆隆的收割机忙碌着,诉说着又一个丰收的故事。
永和镇依四明山、傍四明湖,秉四明之灵秀、得运河之滋润,稻谷丰稔,仙果飘香,素有“虞东粮仓”的美誉。近年来,该镇围绕优质水稻、四季仙果两大主导产业,继续践行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理念,立足区域优势和产业优势,强化项目建设,突出品牌效应,全力打造特色更加鲜明的农业强镇。
稻花香里说丰收
作为传统粮食生产区的永和镇是我区重要的双季稻产区,全镇水稻播种面积约2.52万亩,年总产量约1.2万吨,共有粮食合作社、家庭农场42家,种粮大户81户。
“完善基础设施是推进水稻高产的关键。”永和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永和镇先后投资2500万元实施了美丽农业一期工程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了5000亩粮食功能区沟、渠、路的提升和3000亩粮食功能区的高效节水灌溉。今年,该镇又投资1000万元为3个村近2000亩农田实施高标准改造提升。
永和镇积极探索科技兴农,深化机械强农,通过“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推进粮食高效、绿色、安全生产。与绍兴市舜达种业有限公司合作,大力推广应用水稻高产优质新品种,重点推广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水稻机插秧叠盘暗出苗等种植技术,每年开展农户水稻栽培技术培训和“粮食绿色高产创建”活动。安家渡畈为评为绍兴市粮食高产示范方。
随着水稻亩产的不断提高,如何实现稻米在不难种的同时也不愁卖?永和镇大力加强稻米品牌建设,结合“五优联动”,成立永和“农合联”,并加入上虞区粮食协会,借力“曹娥江”统一商标,让优质的“永和米”成为上虞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上品之选。
四季仙果香满园
在保护好粮食生产功能区、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根据“宜耕则耕、宜养则养”和市场需求原则,永和镇着力发展优质高效、特色精品、绿色生态、健康养生的现代种养业,重点打造水果种植主导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切实走出一条生态产业化的新路子。
融合上虞“四季仙果”打造,永和镇以“季季有仙果、时时可采摘”为目标,打造出葡萄、杨梅、猕猴桃、樱桃等多条精品水果带,年产水果2600吨。
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永和镇加强“四季仙果”产业生产基地的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建设。并与省农科院开展院地合作,根据各农业基地发展特色,引导蒙发利生态农庄试种“红美人”、美国樱桃等新品,汇林农业采用生态化有机种植,引种八月瓜、红心火龙果、红心脆皮李等名特水果。浙东生态园铁皮石斛基地更成为浙江大学农技推广中心的现代农业技术基地。
永和镇还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标准化”,扩大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在不断完善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落实农药店实名制购买、开展“肥药两制”改革的同时,培育了“虞味”“各各红”“麻岙斛”“黄埔岭”等一批农业品牌,形成汇林农业百果园、蒙发利生态农庄、麻岙湖铁皮石斛等多家精品农业科技园区。并利用“互联网+农业”模式,打造了虞味、虞笙纪、苗艺家庭农场等多家农村电商和网络销售平台,实现农产品的线上线下融合销售。2020年苗艺家庭农场通过微商及淘宝平台销售额达700余万元,“各各红”网络销售额达2000多万元。
农旅融合促增收
山泉润果树,云烟伴果香。传统水果和新品培育形成了永和覆盖四季的仙果,也让永和水果从单一的农产品供给,向农业采摘、观光、休闲等多维度发展转变。
近年来,永和镇投资1800余万元完成农旅融合综合服务中心改造、新岙3A景区村建设、永和“四合一”公建基础设施提升等项目,带动了永和旅游、休闲、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也进一步完善了全镇的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2020年实现年游客接待约22万人次,休闲农业收入超5000万元。
同时,以蒙发利生态农庄、汇林农业为代表的社会资本投入,为永和农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汇林农业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5000多万元,2020年又投资100多万元完成中医药科普教育、退役军人创业培训等实践基地建设,为退役军人、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开展培训200多人次;蒙发利生态农庄与上海欧仁拓展公司合作,2019年以来投资500多万元完成集团建、住宿、餐饮、会务等一体的农旅综合项目。
以“X+文化”的理念引领,永和镇深入挖掘永和四季仙果文化、民俗文化以及“红色文化”等资源,发挥农创客团队优势,充分运用公共广告栏、公交车候车点、“稻香永和”微信公众号,实施“线上+线下”的立体宣传,在农产品延伸品的开发、农产品故事的挖掘和农产品销售的拓展上不断做深做实。每年举办麻岙水库冬捕节、汇林农业采摘节,创新策划新青年插秧赛、稻田丰收节等活动,特别是今年举办的“秋实之美 永和大集”文化系列活动,共计吸引了近4万游客,重现了永和千年商埠繁华景象,被央视新闻宣传报道,推进了农文旅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