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人民医院在老县城创建前后的历史
史济荣
在现代医学引入我国之前,治病靠的是中医,一个郎中诊治所有病症,不分科,不住院,自然也没有医院。民国五年(1916),乡绅田士霖在小越马家堰创办“余上永济医院”,上虞开始有了西医,也有了医院。之后又有几家私立医院在上虞涌现,其中比较有名的数“维生医院”。
维生医院的创办人是葛维生。葛维生(1893-1971),字忻游,丰惠人,民国七年(1918)毕业于浙江广济医药专门学校产妇科,获学士学位。两年后在百官创办舜江医院,除了行医还兼顾防疫、戒乌烟等公益事务。民国十五年(1926)受北伐军之邀,出任上校军医官,随军北上。民国十七年(1928)上虞连续发生了好几起产妇死于难产事件,人心震动,一些社会名流纷纷请求葛维生回乡。葛维生遂辞去上校军医一职,于4月份筹资创建起私立维生医院。至6月底,因人力财力困难,邀请友人张民生医师(时任军医处处长)入资合作,葛维生任院长,张民生任医务主任。
维生医院设在上虞县城(今丰惠镇),有门诊部1间,病房6间,主治科目:西医内外科、妇产科、小儿科、花柳病科、五官科,并承担预防接种、戒烟业务,附设产科传习所,培养了第一批新法接生员,抢救难产妇多名,颇享乡里称赞。
民国二十四年(1935)12月县立产科诊所创办,这是上虞首个公立医疗机构,然后县政府既无设备又无人员也缺乏经费,产科诊所仍附设在维生医院内,由葛维生担任诊所主任,除每月领取津贴20元外,一切器械药品设备悉以自资置办,4年后停办,其间培养了一批新式助产士。
在社会各界“上虞必须有公立医院”的强烈呼吁声中,民国三十年(1941)1月,当时的上虞县政府于薄弱的财力中仍两次拨款共5000元,创建上虞县卫生院。这是正式的公立医院,上虞人民医院的历史也从那一年算起。
上虞县卫生院实际上是将维生医院升格而成,仍聘请葛维生担任院长,另有医务人员12名,行政、工勤人员4名。根据当时形势的需要,卫生院组织县防疫委员会,发动群众开展卫生防疫运动。然而仅仅过了几个月,日军进袭并占领上虞县城。县卫生院被改编为卫生队,随县政府机关南迁虞南地区,辗转为山区百姓治病。
民国三十四年(1945)8月,终于迎来了抗战胜利。是年9月底,浙东游击纵队北撤,10月,民国县政府“还治”,县卫生院跟着回迁。可是原医院房屋已毁于战火,又来不及建造,便借用县救济院12间平屋重建卫生院,地点在县城南门外味园内,院长仍由葛维生担任。
抗日战争时,以美国为首的盟军有大批抗战物资支援我国,日寇投降,战争结束,这批物资由军用转为民用,分配给上虞县的除了粮食外,还有大量医疗器材和药物。这些药物和器材被划拨给上虞县卫生院,这使卫生院实力大增,老院址显得太小了,得考虑搬迁更大的地方了。
县城(丰惠)西南门街88号的范氏宗祠被选为新院址,经过改装,半年后(1946年秋)县卫生院迁往范家祠堂,迅速开业接诊。同时卫生院还承担着全县的农村医疗、妇幼保健、卫生防疫等事务,且颇有建树,上虞卫生院被评定为甲等卫生院。时任县长周力山很想干些事业,学校、医院、报社都在他任上创建或恢复。民国三十六年(1947)1月,又创建上虞县县立医院。县立医院首先选址在南门外味园内,即县卫生院旧址,8月举行奠基典礼后即打算动工扩建。然后此处在城墙外,与城脚毗连,一旦发生战事,既有碍城防守御,也危及医生和病患的生命,只好放弃。
古城西南有金罍山,上有金罍观,原是道教圣地,此时已衰落,被选作县立医院新址,经维修改造,有16间房屋可供使用,至年底落成,次年(1948)初投入使用。这之中葛维生也花费了不少心血。
金罍山与范家祠堂相距仅60米,院长都是葛维生,医生也是共用的,又何必分开。县卫生院与县立医院之间隔着一条玉带溪,这里本没有桥,过溪要绕道观桥,很不方便。这时一座新桥建立起来了,名字就叫“卫生桥”。有了桥就走了捷径,两者便联成了一体,范家祠堂以门诊为主,住院部设在金罍观里。老百姓也称金罍山那里为疗养院,早期有人在那里疗养。
民国三十八年(1949)3月,后来成为上虞名医的陈龙球医师加盟上虞卫生院,丰惠上了年纪的人还记得当年他在范家祠堂内科门诊接诊时的样子,外表年轻帅气,医术老练高超,让人信服。
1949年5月22日上虞解放。同年8月15日人民政府接管上虞县卫生院和上虞县县立医院,两者合并为上虞县人民政府卫生院,后来改名为上虞县人民医院,院址仍设在金罍山和范家祠堂,有医务人员11人。在政权交替的特殊时期,葛维生因曾任旧职,去职受到审查,好在口碑上佳,没受惩处。1951年经杨之华(瞿秋白遗孀)介绍去武汉第一纱厂任厂医,文革时再遭磨难,1971年在杭州离世。
1952年是人民医院大发展的年份,医务人员增至36人,还接收了后来在上虞医学界比较有名的吴志成、刘建民、黄志南、罗晋然等医生。吴志成(1903-1982),杭州人,民国二十七年(1938)3月被驿亭的大同医院聘为院长,上虞沦陷后大同医院关闭,他留在上虞行医,1951年3月与刘建民等在丰惠西小街创办城区复康联合诊所。1952年起他一直在县人民医院工作,1956年至1970年任副院长。刘建民医师医术高超,待人和善,总替患者着想,后曾在下管、丰惠等地行医,口碑极佳。
1954年9月,上虞县人民政府迁往百官,经过1年多的筹备,1956年1月7日,县人民医院也迁往百官,结束了在老县城丰惠的历程,开启了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