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再生资源回收数字化、规范化,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上虞再生资源回收数字化、规范化,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构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网上预约、上门收件、定时定点回收……时下,在微信公众号下单,预约专人上门回收,或投放至智能垃圾桶回收,这已成为老百姓处理可回收物的主流方式,足不出户就能处理可回收物,还能直接兑换成积分或折算成现金,既为可回收物找到归宿,也给居民带来一定的经济回报。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家中的可回收物产生量日益增长。从2018年起,我区着手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积极探索“两网融合”新模式,通过建立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再生资源收购站、再生资源回收站点,构建“区、镇、村”三级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提供线上预约、线下回收的一站式收运服务,实现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深度融合。其中,由区供销合作总社下属物资再生利用有限公司承担全区城乡再生资源回收工作。
目前,我区已建起2个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其中蒿坝中心主要负责废金属的回收及分拣,梁湖中心主要负责废旧纸制品、废旧塑料、废铝易拉罐的分拣打包,实现“一体化”工厂加工;城市社区以每1000户居民小区设立一个再生资源回收站点为原则,已启用固定、流动回收站点100个。从2019年起我区开展农村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目前已建成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点127个,镇级再生资源回收站10个,逐步实现全区再生资源回收全覆盖,将可回收物做到应收尽收,让资源充分利用。
今年30岁的蒋杨锋是再生资源回收岗位上的一名老员工,从之前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到如今成为公司的签约员工,他说最大的改变是生活方式不同,感觉收入更加稳定、生活更加充实。如今,他跟自己的父亲成为再生资源回收战线上的一对“父子兵”。
一大批之前就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破烂王”,统一培训,持证上岗,成为“回收专员”。从过去的“散兵游勇”演变成“专业队伍”,他们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服务质量和处理效率,在促进服务升级的同时,潜移默化向市民宣传环保知识,让人人成为环保助力员。
在推动“两网融合”全域覆盖的同时,我区将社会力量纳入分类工作体系,实现统筹规划、统一管理,促进可回收物应收尽收。同时,以统一站点外观标识、统一回收车辆、统一人员着装、统一收购价格、统一计量衡器、统一服务电话的“六统一”服务标准,确保可再生资源回收更加规范、透明、流畅。
在梁湖街道产业园内的工厂化智能分拣中心,建筑面积约2200平方米的分拣仓库内,铝易拉罐、牛奶盒、旧报纸、铁杂罐等11个大型存储仓整齐地排列,工作人员只需按下提升机的控制按钮,对应的可回收物就进入存储仓内,并通过自动运输通道进行分类打包,或破碎加工后,可作为原生材料提供给下游企业。据工作人员介绍,原先要一小时完成的工作,现在半小时内就可以把成千上万只饮料罐压缩成1吨多重的铝块,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
作为全区“无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再生资源分拣中心采用国内目前首条先进的自动化流水线操作平台,实现货物智能称重,货物分类自动上料以及自动打包。同时,采用先进的网络管理软件,分拣中心处置的废旧物资和再生资源数据平台相连,能实时监控货物来源去向。
资源回收类别占比、当日回收数量、实时回收数据……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信息平台”上,只要轻点屏幕,就可以看到任一服务点、工作人员当天收购的各类可回收物的种类、数量、价格等。这为进一步优化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提供了可靠的科技手段,实现垃圾分类回收数据管理精细化、智能化。
我区进一步加强资源集约利用,积极探索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作为市重点工程、区民生实事工程之一,城市资源再生利用绿色综合体设计处理规模为500吨/天,对主城区及虞北地区的建筑装修垃圾、大件垃圾、园林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置利用,将有效破解这三类垃圾的处置难题,促进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和产业化发展。
此外,我区还出台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政策补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奖补等财政补助政策,形成以政府资助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资金为补充的资金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大力推进资源集约利用,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这对保障资源安全,推动实现“双碳”目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在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的过程中,废旧物资的循环利用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近年来,我区积极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推进“垃圾分类+再生资源”两网融合发展,构建“区、镇、村”三级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再生资源实现变废为宝,推动绿色循环产业发展。
随着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立以及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不断变得规范,我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也取得阶段性成效,回收管理模式逐步走向成熟阶段。加快实现再生资源的更加高效回收利用,除了新型回收模式的探索,更关键的是要不断完善科学合理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看似是小事,实则为大事。资源综合治理的实现,也关乎着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更关乎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让我们自觉做垃圾分类的践行者和推动者,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