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新商都·时尚

钓鱼这一休闲方式正逐渐成为现象级热潮,钓鱼钓的是渔获?是寂寞?是心瘾?

钓鱼爱好者说:“渔”乐无限

  一人,一竿,一线,一漂,一饵。任周遭来来往往,任钉钉微信鸣响,他们决定好了要先让自己痛快!观其神情,仿佛身处瓦尔登湖畔,湖对岸是萨德伯里草原。这就是钓鱼人的群像。

  “闲来垂钓碧溪上”。不知从何时起,钓鱼人身影越来越多。“青山绿水的上虞,垂钓资源得天独厚。保守估计,目前全区垂钓爱好者总数已超万人,尤其是竞钓队伍实力强劲。钓鱼,正在成为我区一项新兴的竞技运动和赛事产业。”上虞钓鱼协会(筹)牵头人王振华介绍,水乡人善钓,水乡人也爱钓,垂钓这项古老技艺,作为一项当下时尚的运动,正焕发出新的光彩。

“涉钓英雄传”,

“钓鱼大神”连拿两个百万大奖

  说起上虞的“涉钓英雄传”,绕不开外号“小黑”的王海宁。作为驰骋各大赛事的竞技达人,王海宁在国内钓坛都是赫赫有名,他也是绍兴地区第一位和迄今为止唯一的国家一级竞钓大师。目前,拥有该等级称号的竞技钓鱼运动员,全省仅数人,全国20余人。近年来,他更是率领团队在钓坛赛场攻城拔寨,连拿两个百万元大奖,成为当之无愧的“钓鱼大神”。

  “基因里就有钓鱼的成分。”1977年出生的王海宁是谢塘人,因为父亲靠承包鱼塘养家糊口,自称“渔夫”后代的他从小也喜欢钓鱼。步入社会后,王海宁的周末固定休闲项目依然是钓鱼。彼时,周围的垂钓氛围远没有现在浓烈,买鱼饵都要赶到绍兴或是杭州,想要提高水平也是无处可学。2010年,机缘巧合下,王海宁拜入“中国钓王”吕中胜门下。依托厚实的传统钓鱼基础和师父的专业指导,王海宁的钓鱼技术突飞猛进,在上虞垂钓圈声名鹊起,结交了不少钓友。抱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心态,王海宁干脆辞去工作,开了一家集交流技术、售卖渔具等服务于一体的俱乐部,开始向竞钓选手转型。

  2011年,一次比赛夺冠改变了王海宁的人生轨迹,“当时的奖金是5万元。钓鱼还能拿大奖,当时在上虞是挺轰动的一件事。”拿到大奖后,王海宁正式踏上竞技钓鱼之路。

  “王海宁是一本‘活的教科书’。”同样是钓鱼爱好者的王振华这样评价他。据悉,王海宁曾在一场速钓小鲫鱼比赛中创下一小时钓上426尾的惊人成绩。在王海宁看来,基本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没什么捷径可走,心态好,多钓多练,经验和应变同样重要。”钓鱼是一个偶然性很大的竞赛项目,跟钓位、天气以及赛中所作的一些应变都有很大关系。王海宁沉稳、执着、洞察力惊人,从钓具、饵料到每一个动作的操作,他都不断研究,钓鱼已经深深融入他的骨髓。

  如果说,每一个职业选手都有一个巅峰时刻。那对王海宁而言,他的竞钓巅峰就是2016年。竞钓大师的称号,国内钓鱼人都梦寐以求。竞钓大师是根据体育总局全国钓鱼竞赛运动员等级评定的,分为三级、二级、一级和特级,比赛名次越高积分就越多。2016年年初,在南京举办的全国俱乐部挑战赛总决赛中,王海宁和师父、师兄三人组队,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八强。这一战,让王海宁从准大师成为国家三级竞钓大师。同年12月,王海宁凭借良好的竞技状态,又在中国钓鱼大师巡回赛苏州站中斩获冠军,升为国家二级竞钓大师。为了积累积分,王海宁开始全国各地追赛,一个月内跑了8个省份参加比赛。如此高密度的疯狂赛季,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一场心理战,注定惊心动魄。最终,王海宁凭着一股冲劲,不停地提竿中鱼,成功晋级国家一级竞钓大师。从无级到一级,王海宁回顾五年晋级之路,可谓是历尽艰辛。

  2018年,王海宁率领佳钓尼小海战队参加中国泗洪国际大圆塘2018年度超级杯,与1872名高手同场竞技斩获团体冠军,赢取了百万元奖金。2019年的“中国·上犹全国职业俱乐部百万联盟杯钓鱼拉力赛”上,佳钓尼小海战队获年度百万团体冠军,再获高达100万元的奖金。消息传来,在上虞钓鱼圈也引发了巨大轰动,一时竞钓爱好者快速增长。

  “国内的垂钓水平在不断进步,国家对于垂钓的重视程度也在提高。”王海宁感叹道,往年国家级的钓鱼赛事一整年才12场,如今国家级的赛事已超300场。对王海宁来说,从爱好到职业,钓鱼已成为他的一份事业。

钓鱼的快乐,

没亲身参与过的人想象不到

  “钓鱼的快乐,没亲身参与过的人是想象不到的。”被上虞钓鱼圈众人亲切唤作“邵师傅”的邵自荣这样对记者说。在刚退休之时,邵自荣只是想找个项目让自己“老有所乐”,没成想一脚入了“钓鱼坑”,一入坑就是9年,还收了86个徒弟,组建了一支百人的“邵氏团队”。

  邵自荣年轻时因工作调动来到上虞,一直从事银行工作。刚退休时,他面临突然空闲下来的生活非常不适,就想着给老年生活找点乐趣,考虑过打牌搓麻,一是觉得对身体不好,二是不利于社会风气,最后,他拿了一支七星标的传统钓鱼竿,索性一个人钓鱼去也。当时,邵自荣只是一个钓鱼新手,钓鱼竿也是随便买了一根,坐那儿半天也钓不上一条鱼来,对钓鱼的兴趣自然也就平平。

  “我很幸运,钓鱼时认识了钓友老李,他热情地把我带到了金华路的一家渔具店说要介绍钓鱼高手给我,我就这样认识了我的开门恩师‘小黑’王海宁,从此开启了一个新世界!”如今已经年近70岁的邵自荣,想起当时走进那间小小渔具店的场景,脸上不自觉浮现出笑容,“当时渔具店里一票钓友正在交流经验,一个个说起钓鱼都是头头是道,什么台钓、黑钓,什么北方鲫鱼、南方鲫鱼、养殖鲫鱼各自喜欢的饵料味道,我是一窍不通,但听得眼睛都发亮了。”

  自此,退休年龄的邵自荣跟随比自己小20多岁的师傅王海宁学习钓鱼,他从饵料制作、钓法等基本功开始学,不断参加培训活动,一有空就练习钓法,并前往宁波、慈溪、上海等各地参加比赛。“参赛的地方越走越远,钓鱼的瘾也越来越大。”邵自荣回忆,当时,他经常跟着王海宁“打通天宵”,一钓就是整整一晚,痴迷到就是做梦都在钓鱼,“有一天我在家拿着遥控器睡着了,忽然就把遥控器抛了起来,嘴里喊着:鱼上钩了!鱼上钩了!快!快!我身边的爱人吓了一大跳,死死压住我的手,我这才转醒。原来,我梦里把遥控器当钓鱼竿了!”

  入了“钓鱼坑”,邵自荣发现,原来上虞喜爱钓鱼的人这么多。钓鱼既陶冶情操,亲近自然,又锻炼身体,他就想着,这么好的事情要推广。有充足的时间,更有一颗热情的心,邵自荣自然被推选为“师傅”,自然而然做起了传帮带,开始为大家组织活动。“我们把钓鱼当作乐趣,并不为渔获,主要以竞钓为主,所以首先是坚持执行禁渔期和相关的要求规定,其次是遵循和睦相处,共同提高的宗旨。”邵自荣带领的“邵氏团队”每周都开展多次小型活动,每月都组织小赛事,外地有大型比赛,他就负责联系、后勤等具体工作,每年还组织钓鱼为主的大联欢,他不仅是“邵氏团队”的师傅,更是一个勤勤恳恳的大管家。

  钓鱼9年,邵自荣粗粗算了算,自己的钓竿已经超过百根,鱼漂有近500支,鱼钩更是积累了上万个,即便再怎么节俭,每年在购置装备上的费用也超过1万元。他说,钓鱼和做学问一样,越往深了走,越觉得“学海无涯”。近年来,他渐渐觉得管理团队有些力不从心,就着力培养接班人,要将“邵式团队”的钓鱼精神传承下去。

发展势头好,

鱼塘转为专业休闲垂钓中心

  日前,“迎亚运·水乡情”2021年绍兴市钓鱼邀请赛(上虞赛区)在上虞东关街道担山村国际垂钓中心拉开帷幕。只见百亩水域清波荡漾,水面钓竿此起彼伏,现场颇为壮观。

  “这片水域一直由村里管理,闲置着,2015年,村子说要承包出去,当时我也没想办垂钓中心,就觉得这里的水资源很好,环境很幽静,我就先承包了下来。”垂钓中心的老板徐国土介绍,承包下这片面积达129亩的水域后,他一时没想好用来做什么,就托给了一位有养鱼经验的亲戚养鱼。

  就这样,一养就是两年,只是往里放鱼苗,也不捞出来卖。有朋友知道这事后就提议,这里的环境好,鱼塘里的鱼种类多,养鱼的时间长,是否可以发展钓鱼?于是,从朋友自己来钓,到朋友带钓友一起来,到有3个500人的大群几乎定点来这里钓鱼,担山村这个垂钓中心逐渐发展起来了。

  “我这里的优势是鱼情比较复杂。这个鱼塘深的地方有20来米,浅的地方又很浅,几乎所有品种的淡水鱼这里都有,对真正的钓鱼爱好者来说,来这里钓鱼极富挑战。”徐国土介绍,这里曾有钓友钓起了72斤重的花鲢,那场面,作为一位非钓鱼爱好者也觉得十分精彩难忘。

  徐国土早先一直在忙别的事业,即使垂钓中心对外营业了,他管得也不多,随着垂钓中心发展渐有起色,他开始将重心往这里放,想把这块业务做好。为此,这两年他一直在做设施设备的建设提升。为了此次的2021年绍兴市钓鱼邀请赛(上虞赛区),徐国土又搭建了新的钓台,按比赛标准设置钓位。“以赛促建嘛!希望我这里建设得越来越好,有更多更大的品牌赛事来这里嘛!”徐国土说,如今,垂钓中心一年大概要接待7000人左右。目前,这里主要以钓鱼时间收费,5小时200元,来此的钓鱼爱好者络绎不绝。

  对钓鱼爱好者而言,在钓鱼上每年开销数万元并不夸张,而随着消费观念更加开放的年轻人入场,钓鱼行业势必迎来新一波增长。徐国土表示,他对我区垂钓产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上虞日报 新商都·时尚 00006 钓鱼爱好者说:“渔”乐无限 2021-10-25 上虞日报2021-10-2500006;上虞日报2021-10-2500007;上虞日报2021-10-2500012;上虞日报2021-10-2500010 2 2021年10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