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新闻·民生

退休不褪色 夕阳亦生辉

退休老党员四年编撰20册家谱

  本报讯 (记者 王淋玲) 近日,上虞农商银行老龄委工作人员来到上浦镇夏家埠新窑自然村,看望退休老党员、原张溪信用社主任夏新槱。89岁的夏新槱正搬着一口樟木箱出来晾晒,打开一看,里面竟是用宣纸装订成册的20本夏氏家谱。而这箱厚厚的家谱,凝聚着他无数的心血。

  俗话说“乱世藏黄金,盛世修家谱”,2009年,退休在家的夏新槱本着为后人留下点东西的心愿,主持发起夏氏家谱修编倡议。为了修谱,当时已经77岁高龄的夏新槱一边组建编谱班子,一边四处募捐资金,顺利筹集到52万元修谱费用后,便一头扎进了修编家谱当中。

  因查编家谱需要,夏新槱多次前往杭州、舟山、上海、天津等地开展调研,挨家挨户寻访夏氏宗亲,还前往各地的档案馆、图书馆查阅资料。短短几年里,足迹遍布全国52个地方,寻访夏氏后人1800余户。“记得那时候我去嘉兴调查家谱,回来的路上,突然下起了暴雨,因为没有带伞,又想省下点打车费,直接淋成了落汤鸡。”夏新槱回忆,还有一次,他得知新安江那边有20多户姓夏的村民,就决定逐一寻访,但由于村子迁移,村民四散,他翻山越岭地前后跑了好几趟,也只找到了4户人家。

  “一开始去的时候,人家还不相信我们,担心我们是骗子,更别提把家谱给我们看了。但有时也会遇上特别热心的夏氏后人,留我们在家里吃饭,还特意杀鸡宰鸭,让我印象深刻。”夏新槱说,后来,他和编谱小组的几位成员一起租了一个办公室,中午不休息,晚上开夜工,从春暖花开,到寒冬腊月,用整整4年的时间终于把20册《夏氏家谱》编撰问世。“圆谱的那天,村里还请来戏班子助兴演出,别提有多热闹喜庆了。”

  因为修谱的这一插曲,原先一直在家务农的夏新槱把自己心爱的猕猴桃田托付给了老伴,待这桩心事一了,他又每天跑到田间地头,侍弄照料,既收获了鲜果,还锻炼了身体。

  闲暇之余,夏新槱最喜欢看书读报,作为一名有着65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关心国家大事,心系百姓民生。当年在张溪信用社做主任时,他曾结对帮扶谢岙村的一名孤儿,想办法为他解决温饱和生计问题,直到对方成家立业。还有好几个他帮助过却记不住名字的人,每逢过年,都会捎着东西来家里看望。“我是生在红旗下的一代人,应该做点党员该做的事。今年是建党百年,我很幸运地领到了一枚‘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我常常在想,自己每个月能领到退休金,看病吃药可以报销,节日里还有单位的老同事来探望,这些都得益于党的好政策!这样的晚年生活,我很满足!”夏新槱笑着说。


上虞日报 新闻·民生 00003 退休老党员四年编撰20册家谱 2021-10-25 4861296 2 2021年10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