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探索提供晚托服务到如今“五位一体”课后服务模式不断实践完善
上虞,合力打通学校课后服务“最后一公里”
下午5点,实小集团实验小学门口,一、二年级学生在班主任带领下分段错时走出校门。跟以往不同的是,这些孩子身上只挂了一块校牌,肩膀上的书包不见了。
书包去哪儿了?记者了解到,该校实行AB套餐制晚托服务,实实在在地帮学生减去了书包。A套餐为“作业与指导”,保障作业时间,提高作业质量和批改效益。B套餐为“艺术与体育锻炼”,艺术课程和体育锻炼课程按单双周、班级序号单双数轮流进行,仅体育锻炼就有40多个项目可供学生选择。
学生带着轻松的笑容,开开心心离开了校园。在我区,城乡学校课后服务已实现全覆盖。这得益于我区从2018年就开始提供晚托服务,学校、师生、家长对此有充分的经验和准备,经过多年实践完善的“五位一体”模式,更是给课后服务提供了长效保障。“五位一体”运行机制这一创新举措入选教育部公布的首批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典型推广案例单位名单,成为全国学习的典范。
探索创新运行机制
让晚托服务更落地
“五位一体”即政府补助、国企运行、家长自愿、学校实施、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
“自2019年春季开学全区启动小学晚托服务以来,每年区财政拨给托管专项经费达740万元以上。”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托管服务实行家长自愿申报、自愿缴费、政府适当补助,区财政补助标准为家长缴费的30%。按照前几年的收费标准,每名学生每学期仅需自付400元托管费。
上虞以国有企业教体集团作为托管服务运营主体,学校作为实施主体,校内教职工和社会专业人士作为服务主体,学校、企业、家长、社会多方参与,形成一个托管服务管理体系。
在校托管期间,不上基础性文化课、不按行政班集中辅导、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而是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师资、管理等方面优势,在强制性设定体育锻炼和阅读时间外,安排学生开展课业整理、特长训练、道德实践、娱乐游戏和其他综合实践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上虞对大规模学校按比例补助,对小规模学校按托管成本保障。一所学校即使只有一名学生要求托管,也必须实施,不足经费全额保障解决。为了让暖心政策辐射更广,让农村的学生也享受到福利,持有相关证件的“留守儿童”、贫困生可以享受免费托管。据统计,2020年全区有34人次低收入家庭子女接受免费托管服务。
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区参加托管的小学生数为35787人,占小学生总数的92%,参与课后服务的教职工2720余人,占95.2%。全区24所初中已全部开展课后服务,参加课后服务初中学生数15032人,占到了全区初中学生总数的86.5%,参与课后服务的教职工1720余人,占教职工总数的87%。
全面提质升级扩面
让晚托服务更暖心
“收费低,还要效果好,这样学生参与度和家长满意度才能提高。”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上虞各校将课后托管服务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一环,结合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拓展性课程的相关标准,今年又对晚托服务进行了全面提质升级扩面。各小学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延长晚托班时间,提供内容更丰富的晚托服务,教育特色也更为凸显。初中学校则推出晚自习服务,学生自主学习和完成作业,教师个别答疑、辅导,并在傍晚时段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项目,细致落实晚餐供应、晚间学生安全管理等工作。
百小集团百官小学推出“五育微课程”,由政教处、教务处、体育组、艺术组等共同开发德行启蒙、经典诵读、体康时间、艺术赏析、劳动实践等五育小型课程。位于老城区的鹤琴小学将学校后门口的新华书店纳入“晚托活动区域”,轮流安排学生在书店畅游书籍世界。道墟街道中学推出“5+1+1”的课后服务, “5”是指每个年段确保5名不同学科的文化课老师进行全程下班晚自习管理,“1+1”是对学生晚自习进行独立作业学习和选课提优个性化管理……
“学生在校学习效率高,晚上自习后亲子相处的时间也多了,家长还是很开心的。有家长跟我开玩笑说,现在晚上接了孩子还能逛逛零食店、商场,这些商业场所最近生意红火,有我们学校的功劳。”获得学生、家长的肯定,一直为晚自习工作“马不停蹄”的实初集团实验中学执行校长潘建德也不禁露出了笑容。
“文化课都在学校搞定了,我们现在每天吃完饭全家散步后,孩子想跳绳就跳绳,想学素描我们也支持,由她自己规划。上虞的晚托服务真是实惠,我们家长省心也放心。”崧厦街道中心小学学生家长王利芳说。
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拓展托管服务内容,提升晚托服务质量,丰富晚托服务内涵,保障学生在校安全,增强教育服务能力,真正把校内托管服务做成学校用心、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的惠民工程,为“办有品质的活教育”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