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农村水利基础 构建人水和谐关系
水利“命脉”润泽美丽乡村
文字 冯楠 摄影 贺陶
夯实农村水利基础 构建人水和谐关系
水利“命脉”润泽美丽乡村
文字 冯楠 摄影 贺陶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相比大投入大规模的水利枢纽工程、大江大河防洪工程,面向山区农村山塘水库、溪流河道的系列整治提升工程,关乎农村供水农民喝水的保障提标项目,规模虽小,覆盖面却广,与老百姓的距离也最近。
近年来,我区以惠民生、促发展为立足点,把握区域实际,摸清底数,科学谋划,持续发力,一大批农村水利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不仅形成了高标准的防灾减灾体系,亦向着高品位的水利生态体系方向推进,日渐营造出人水和谐,人水相亲的共生关系。
山塘水库系统化治理 提质量换新颜葆生机
沿着省级美丽示范农村公路剪庙-甘大线骑行,路经600亩盛放的樱花林,至尽头偶见一方澄碧水库划出粼粼波光——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好一条自然天成的早春出游线路。据了解,这当中的水库名为甘大水库,得名于张村村下属自然村甘大村,建成于1973年,之后在1998年、2005年分别经历过除险加固和保安工程,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和供水的小型水库。今年7月又完成了一次全面的除险加固工程,除了基础的坝体加固和防渗处理,还新建了防汛道路,可直通坝顶,两侧又增设了栏杆,使之在传统水利之外又生出了可供赏游的风景意味。
像甘大这样规模的小型水库我区境内共有52座,近年来通过持续的加固整治,不仅安全度明显提升,也与周边自然山水,美丽乡村建设融为一体,蜕变成一处处形态各异的水风景。其中今年已有3座水库完成除险加固验收,另有1座基本完工。
在此基础上,我区持续加大投入,扩面开展小型水库系统治理,全面推行小型水库产权化、物业化和数字化,基本构建功能定位事宜、产权归属清晰、责任主体明确、工程安全生态、管理智慧高效的小型水库治理体系,推动安全鉴定和除险加固常态化。
比水库小一个等级的,叫山塘,数量众多,登记在册的就有781座。相比水库,特别是一些村级山塘,在管理和资金投入上普遍存在一定短板。从今年起,我区按照省水利厅安排要求,率先启动首批20座“美丽山塘”创建工作,优先将屋顶高坝山塘、饮用水水源山塘等涉及人民生命安全的山塘和位于村庄附近、道路两侧、景区周边、交通便利等区域的山塘作为重点创建对象。
远看,水面碧波澄净,一山青翠、数排楼房入映,近看,坝体护坡嵌砌紧密,平整坚固。作为今年“美丽山塘”创建的九浸畈山塘位于九浸畈社区西面,溢洪道穿社区而过,汇入上浦闸总干渠,一经完工后,就成了周边居民晨练休闲的又一好去处。
九浸畈山塘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的屋顶山塘,此前因长时间空库运行,坝体存在裂缝,启闭机老化,也缺少水位尺等水文观测设施。在这次除险加固中,大坝采用充填灌浆防渗加固处理,整平了坝面,坝顶则新建防浪墙,铺装了青石板地面,坝坡采用植草砖护坡,拓宽了溢洪道,又新建了启闭房和岸边栏杆,设置了水位尺——一度杂草丛生的“荒废”山塘再获新生,并与周边龙山公园等景观相融合,以新的面貌融入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一个是提高工程标准,一个是注重环境美化。”区水利局下属水利工程管理所负责人表示,与以往相比,“美丽山塘”创建将更综合考虑山塘自然禀赋、功能作用、地理位置等因素,并结合当地美丽乡村建设、产业需求和居民需要,因地制宜开展绿化、美化、硬化措施,实施水景观、水文化等配套便民设施,进一步美化山塘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认同感获得感。其中章镇中华山塘也在此次创建名单中,通过改造提升,为中华供水站提供主要水源,也将更好地保障当地村民喝上“放心水”。
农村饮用水数字化运管 城乡共饮同质好水
2018年以来,我区大力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三年共计实施52个项目,投入资金逾1.77亿元,完成达标提标人口4万余人,其中计划外新增1万余人,自来水普及率达100%。这当中按供水集中程度分,可分为城市水厂管网延伸供水和单村供水。城市水厂管网延伸供水适用于人口集中或地势平缓便于施工等情况,共实施10个项目,按照“同网、同价、同服务”标准负责运行管理,覆盖达标提标人口近万人。而对于部分地处偏远、人居分散的行政村或自然村而言,单村供水成为就近取水降低成本的必然选择。我区共建成乡镇及单村供水工程42个包含91座供水站,受益人口达3万余人。
饮水工程,三分在建,七分在管。如何促进城乡供水服务均等化,确保城乡居民长期喝上同质好水?我区为此积极开展数字化管护,推动实现供水工程远程集中控制、统一高效管理。到今年5月,区农村饮用水数字化运管平台正式投入运行,目前已有4座Ⅳ类(千人以上)供水站、18座V类(千人以下)供水站接入数字化运管平台。
远程控制进出水自动调度、自动冲洗、自动加药,各项水质指标进行实时在线监控……在区农村饮用水数字化中控室,随着屏幕切换,远在章镇镇泰山村供水站的运行情况也尽在掌握中。“像水的浊度、余氯、PH值,这些水质指标一旦有异常,平台会实时预警,方便第一时间处置。”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同质饮水路上,单村供水不落单,一个都不能少。而依托数字赋能,饮用水日常检测中存在的短板和缺陷获得了有效破解。
利用智能化手段,加强原水取水、水厂制水、输配水等各环节自动监控、监测和预警,强化城乡供水主动风险管理,真正提高城乡供水运管水平。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区91个单村供水站也将全部完成数字化建设,从而全面形成全区“一张图”数字运维体系,实现城乡供水信息共享共通,城乡供水共融共管,真正达到城乡同质饮水。
河道小流域综合性整治
打造安全坚实水风景
10月15日全省出汛,也意味着冬修水利黄金期的到来。陈溪乡干溪(下岭段、四建段)溪流整治工程也开始进入到工期最后关键阶段。干溪作为典型的山区性溪流,河床纵坡较大,遇洪水时易出现暴涨暴落现象。其中的未护砌段河岸存在严重水土流失,老旧石坎段也因年久失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基础掏空,墙身外鼓变形、坍塌,对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大威胁。
该工程以防洪排涝功能为主,景观为辅,在优先满足河道基本行洪功能的前提下,增加拦水堰、亲水步道等丰富河道空间布局,并根据不同高度和周边环境设置不同形式的驳坎,丰富河道景观,以与沿岸民宿、村落、山景形成相得益彰之势。
同样处于在建中的丰惠镇祝家庄村玉水河(蔡岙面前河—古里河)提升工程也将水利功能与景观功能进行了有机结合。据了解,该工程通过新建仿木桩护岸、河道游步道、河埠头、雨水管及绿化等配套设施,一方面增加河网调蓄容量,改善防洪和排涝面积,为灌区农业种养结构调整提供灌溉和排涝保障;另一方面改善水环境提升玉水河畔水岸风光,助推英台故里祝家庄整体环境品位的提档升级。
景观绿植、护岸卵石,锦鲤悠游、水草招摇,自成一景;临水长廊河埠头打造亲水空间。“美丽池塘”的创建,使得丰惠镇三溪村井华池当仁不让地成为当地村民推门即见的好风景。而位于章镇镇河浮村的河浮池塘也通过清淤、岸坡整治、河坎修缮、观赏台座的新设,摇身一变,成为村中人气高地。
可以说,从山区溪流整治到平原河道提升再到“美丽池塘”创建,蜿蜒流淌于城镇乡村的一方流水正日益成为一道道安全坚实又不失美丽清新的水风景。近年来,我区按照“安全流畅、生态健康、水清景美、人文彰显、管护高效、人水和谐”的要求,全力实施我区“一江十河百溪水美”工程,其中乡镇主要河流实施全线治理,大力开展农村溪流、河沟、引水渠、池塘提升整治。同时因地制宜,按照不同河湖类型,结合河湖自然文化禀赋和分区分段功能要求,充分挖掘、特色打造,展示河湖的治水文化和人文历史,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基本形成“一村一溪一风景、一镇一河一风情、一城一江一风光”的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到2022年,力争打造县域特色美丽河湖10条(个)以上、乡村美丽河湖100条(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