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要闻

村级底子硬起来 村民腰包鼓起来

道墟街道倾力做好集体强与村民富有机统一“共富文章”

  本报讯 (记者 沈嘉玲) 金秋十月,走进道墟街道各村庄巷落,宽阔整洁的柏油马路、错落有致的农家院落、生机盎然的蔬果花草、别具特色的休闲公园……祥和闲适、安居乐业的乡村振兴画卷展现在眼前。

  “要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做大‘蛋糕’是基础,这个基础来自发展壮大的农村集体经济。”道墟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集体经济是撬动共同富裕的金杠杆,这一认识早已扎根道墟干部百姓心底。近年来,道墟街道各村坚持分类实施、因地制宜、效果导向,厚植优势、彰显特色,打造出一个个支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定海神针”,让乡村振兴的底子越来越硬。

  位于集镇中心的中联村,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通过发展物业、出租、盘活闲置资产等,提升村级经济实力。对破旧集体仓库、老村委办公楼等进行翻修,又利用拆后土地新建物业用房,规范全村营业房租赁,增加村级营业性收入。全村固定资产2100万元,2020年村级经营性收入190万元。

  若说中联村是道墟老牌实力强村,那积山村便是后期新秀的代表。从2008年负债500多万元到2020年村级经营性收入超过70万元,积山村摸着石头过河,最终实现涅槃重生。“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绝不可能一蹴而就。”积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范水龙介绍,村里通过翻建危房和新建物业房、对村内集体田地进行回收流转统一发包、抓住殡葬改革机遇打造生态墓园等举措,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今年国庆假期,道墟最热闹的地方要数钱上村的生态公园了。“国庆节每天有三四百名游客,很多都是从陶堰、孙端以及东关、百官过来的。”钱上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明亮说。钱上村致力发展“美丽经济”,立足“农耕文化”特色,建成了农耕文化公园、水稻基地、认养基地、向日葵基地、葡萄采摘园等多个节点。“在吸引游客的同时,我们还和学校签订了实验基地合作协议,进一步延伸‘美丽效益’。”

  随着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如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成为道墟街道各村谋划的又一个课题。

  10月14日上午,称海村新落成的农贸市场里热闹非凡,蔬菜区、生鲜区、肉品区等划分整齐、品类齐全。称海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谢华鑫告诉记者,称海村农贸市场今年2月正式投入使用,建成后不仅开辟了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途径,更为提高村民收入搭建了平台。作为道墟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称海村积极鼓励支持村民创业办厂搞营销,引导村民发展种养殖富民经济。目前,该村在册个体工商户100多户,全村有千万元以上的家庭110多户,百万元户已经十分普遍。

  “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就要站在村民的角度思考问题,为他们解决发展难题。”江协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阮国兴说,江协村是道墟街道耕地面积最多的村,由于地势低洼,易受内涝影响。“我们村100%的耕地都种植经济作物,蔬菜受淹后,产量少了,品质也差了,影响了村民的收入。”去年,江协村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对1500亩农田进行改造,在田垄内开辟硬化道路、建设标准沟渠。“现在,我们村种植的蔬菜不仅销往绍兴、曹娥等多地批发市场,还有不少采购商主动上门采购。”提起蔬菜销售一派紧俏,阮国兴眼里满是自豪。


上虞日报 要闻 00001 村级底子硬起来 村民腰包鼓起来 2021-10-15 4884114 2 2021年10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