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新商都·休闲

平台共建 资源共享 产业共兴

“覆卮三村”抱团探索共同富裕路

  “三村抱团发展有了千载难逢的机遇。”6月27日,岭南乡青山村党总支书记叶炳荣兴奋地告诉记者,青山村虽然业态丰富,但缺少红色、运动等资源,如今各村资源互补,不愁大项目、好项目不来。

  近日,覆卮山先行片共富党建联盟成立暨红色美丽村“五个一”发布仪式在许岙村举行,东澄、许岙和青山三个行政村走上了抱团探索共同富裕之路。“这是我区首次由多个行政村结成共富党建联盟,具有示范和辐射意义。”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补齐短板谋发展

  说起东澄、许岙和青山这三个村,各有各的“美丽”。东澄村拥有万年石浪、千年梯田和百年古村落“三宝”,民宿产业一枝独秀,今年成为市乡村振兴先行村创建试点;青山村依托山水优势,吸引了“三个月亮”主题村落、江南农俗产业园、檀香山庄等众多投资不菲的项目,绿水青山渐变金山银山;许岙村则有刚刚开馆的许岙战斗纪念馆新馆,是国家级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

  近年来,三个村虽然发展步子很快,但都单打独斗,没有形成合力,铸就品牌。“针对发展中显现的短板,我们积极践行‘党建+发展’工作理念,大胆尝试将三村作为一个整体,着力构建‘大党建、大联盟、大发展’工作格局。”岭南乡党委副书记、行政负责人孙栋萍说。

  岭南乡党委政府的这一决策是有依据的。记者发现,这三个村从地域范围看,都位于覆卮山脚下,属于覆卮山景区的核心范围,可以更好串点成片、抱团发展;从产业层级看,虽然各有特色,比如东澄村主打“旅游+运动”品牌,青山村以“旅游+业态”兴村,许岙村则以“旅游+红色”为主线,但三者核心都是围绕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而展开,基础产业互补相通;从发展层面看,无论是村庄环境、基础设施还是基层组织建设,皆处于全乡8个行政村中的第一梯队,同是市级3A示范村。

  一体规划共富裕

  三村抱团后,如何打造乡村振兴先行片实现共同富裕?“我们紧紧围绕‘四个一’工程推进各项工作。”岭南乡党委副书记谢剑锋介绍,避免重复建设、浪费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以发展民宿、休闲、文创等,紧扣“石上东澄、美好青山、红色许岙”一村一主题,打响“覆卮旅居”品牌;实施道路贯穿、标识提升、活动共办等工程,齐心打造一条精品线路;抓好乡土力量发挥、乡贤能人回归和返乡创客培育,一支队伍共发力。

  作为片区发展,岭南乡结合自身实际,确定了以民宿、休闲、文创等为特色的“覆卮旅居”主题,加快推进民宿旅居、休闲趣玩、农创文创等三大产业发展,打造具有岭南辨识度的美丽风景线。

  来自上海的客商姚祖毅享受到了三村抱团发展的红利。去年,他在东澄村投资打造“澄味”民宿,开张后来此投宿的游客络绎不绝。不少游客反映,东澄村风景很美,也很有特色,但具有局限性,能玩的项目不多。为此,今年初,姚祖毅与覆卮山脚的“三个月亮”主题村落“联姻”,扩大了地域空间,丰富了旅游景点。“先前,游客来东澄度假游玩一般只留宿一晚。如今,与‘三个月亮’合作后,来‘澄味’的游客住两到三晚的比比皆是,尝到了抱团发展的甜头。”姚祖毅颇有感触地说。

  针对游客反映的关于岭南旅游缺少体验性休闲业态的问题,去年,青山村引进了“三个月亮”美好生活主题村落项目,打造集帐篷住宿、射箭、高尔夫、草坪运动、夜间篝火等于一体的乡村体验空间。农创文创作为旅游业态中具有延展性、富有生命力的一个产业,岭南乡不断加强与省农科院、浙江理工大学科艺学院、市文联等合作联系,深入挖掘灵运文化、红色文化,与其相关的文创产品受到市民和游客的追捧。

  “为了让三个村更好地连成一片,我们通过实施三大工程,为游客提供一条更加完善的精品游线。”岭南乡党委委员金杭杰向记者介绍。实施道路贯通工程,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建成覆卮山景区通景道路环线,开通景区旅游专线,极大改善交通条件;实施标识提升工程,先后投入200余万元启动标识标牌提升工程,更好呈现片区整体统一风格;实施活动共办工程,在东澄村举办“诗画曹娥江”系列活动,在青山村举办长三角运动休闲季活动,还将在许岙村举办红色电影发布会,通过举办系列活动达到整体营销效果,使整条游线内容更加丰满。

  值得一提的是,三村党组织还与曹娥江旅游度假区、区农业农村局等结成共建单位,并签约杭州趣村游文旅集团公司、杭州三言文旅发展有限公司等运营单位,设立联盟理事会,作为日常议事协调机构,以汇聚多方力量、插上数字化翅膀。“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做好‘一山+一水’‘红色+绿色’‘数字+运动’等三篇文章,率先将三村打造成乡村振兴先行片、共同富裕示范区。”岭南乡党委书记王凯信心满满地说。


上虞日报 新商都·休闲 00007 “覆卮三村”抱团探索共同富裕路 2021-06-28 4295527 2 2021年06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