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章懿清的老家在上虞道墟,2012年,在河南求学的他偶然从老师口中得知了一所远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学校。当晚,他就迫不及待地上网查询相关资料。那是一所全托纯福利藏校,位于青藏高原末端,海拔2500米。由于山区经济落后,当地的许多孤儿、单亲家庭子女和留守儿童甚至无法接受基础教育。章懿清立刻萌生了要去甘南支教的想法,虽然当时父母并不支持,甚至流着泪劝他不要去这么穷的地方受苦,但章懿清还是义无反顾地背起行囊,只身前往甘南。
章懿清此行的目的地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麻当乡的大山深处,这里隐藏着一所当时全州唯一的民办纯福利藏校。学校占地面积不大,但地势较低,四面黄泥杂草的土墙将学校围成一个规规矩矩的方形,简陋的教室则是由几幢20世纪60年代的粮仓改造而来。虽然学校条件艰苦,但章懿清很快克服了藏语、气候、饮食、环境等诸多困难,迅速开展支教行动,不仅担任学校的汉语文老师、美术老师、学籍管理员等职务,还负责宣传工作。
支教期间,除了给学生们上课,章懿清还负责照顾学生们的饮食起居,这对当时刚刚步入社会的他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所以,每次轮到晚上值班,章懿清干脆就睡在学生宿舍旁边,以防学生半夜出现一些突发情况。“记得一天晚上,有个学生半夜发烧,当时看到诊断书上写着‘脑膜炎’几个字,着实把我吓了一跳。幸亏那晚发现及时,学生送医救治后脱离了生命危险。”章懿清回忆道,由于生活环境太差,班里底子弱的几名学生经常生病,有一次还爆发了传染病,导致40余位学生集中感染,章懿清和同事们只能每天三次为他们全身擦药,晚上又陪着一起输液,直到所有的学生全部治愈。
还有一次,章懿清接受学校安排,带着患有血管瘤的学生去上海新华医院治病,因经费有限,他们坐了30多个小时的汽车和火车硬座。由于路途遥远,再加上照顾学生,一路上他都没能好好休息,回来后自己就病倒了,连续多日高烧39℃。在一位学生的陪同下,章懿清来到乡村医疗室输液,可谁也没有料到,挂上盐水后,他就让学生提着药瓶,马不停蹄赶回了学校,继续加班加点完成学生的学籍建档工作。
因学生大部分都是孤儿或单亲家庭,章懿清还特意收养了班里的3个孤儿。在甘南支教的一年多时间里,虽然没有做家长的经验,但他却努力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这些孩子们。学期一结束,他会赶路十几公里,专程到学生家中家访。假期里,他还会陪着学生们去草原上拾牛粪、拉煤,以备生炉子过冬。
章懿清说,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特别是班里还出了“县三好学生”,令他格外开心。一年后,当他因故需要离开时,他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而得知章懿清要离开学校的消息后,学生们更是不舍,大家纷纷说要偷走“车票”。离开甘南的那天,章懿清不敢和学生们告别,但临走时还是被一个眼尖的学生发现了,所有学生都从教室里跑了出来。“我走的时候没有回头,只怕一回头,心就软了。”章懿清回忆道。
回到上虞后,章懿清把自己在甘南的点点滴滴撰写成了5万字的支教笔记。2018年,时任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文化宣传工作委员会委员的王小泗将章懿清在甘南夏河的支教经历进行改编,完成剧本的初稿,成功塑造了电影人物“章志成”,并采纳章懿清的建议,为电影剧本定名为《夏河的第一场雪》。剧中的部分内容虽有艺术虚构,但主要故事均由章懿清本人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改编,且所有细节都来源于他的支教笔记。同年12月,《夏河的第一场雪》从全国3000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共青团中央、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志愿文学”征集活动剧本类作品一等奖。编剧王小泗说:“我眼里的章懿清是一个‘大写的青年’,他能在条件艰苦的贫困山区默默奉献,这份初心,实在难能可贵。”
近年来,热心上虞乡土文化的章懿清一直供职于上虞乡贤研究会,以“抱苦”笔名,撰写、发表有关考论文章30余万字。同时,他还参与了区委党史研究室《鸡鸣集校注》项目、区档案馆《上虞特藏》项目、区文旅局“基因解码”项目等文史汇编工作,先后被评为区文艺工作先进个人、区对外宣传工作先进个人。期间,热爱诗词创作的章懿清又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整理了上虞历代稀见诗词集近80种,并将其中较有价值的诗集加以校注,便于同仁传播阅览。2019年,他还被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聘任为研究员。
忙碌的工作之余,章懿清始终不忘坚守志愿服务初心。2020年5月,他借助上虞区文化馆线上平台,开设诗词公益培训课。今年开始,他又每周为上虞老年大学崧厦分校、区文化馆长塘分馆等基层群众讲授书法公益课。而如今,他还本着“存初心于此,做真心事业”的愿景,创办“存真艺术”书法培训班,重回自己最爱的三尺讲台,为学生们指导硬笔书法,教更多的学生写好人生的一撇一捺。
“从河南到甘南,再回到家乡上虞,我的成长路上始终有学生为伴。虽然换了讲台,但还是能做着同样有意义的事情,我感到无比高兴。”章懿清说,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稚气未脱的小儿,在他的课堂上,每当有人因一句表扬而欢欣,或因写好一个笔画而雀跃时,他总是由衷欣慰,因为,“存真”就是要给他们这样的信心。
事实上,在2017年的国庆节,章懿清曾专程回到甘南藏区,看望当年教过的学生们,令他感动是,大家一直没有忘记这位老师,就连他笔画复杂的名字也都能写出来。“我曾对学生们说,我就是学校旁边的一棵树,每天静静地陪伴大家,只要能给你们遮挡一点风雨,带来一点绿荫,就是我最大的满足。”而此次电影剧本《夏河的第一场雪》的正式出版,也让他的甘南支教回忆愈显珍贵。同时,伴随着王小泗、章懿清的相继授权,陕西一家影视公司已开启公益电影的备案立项工作。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在电影大荧幕上看到剧本首页上的第一排字幕——《夏河的第一场雪》根据浙江绍兴志愿者章懿清支教故事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