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新闻·综合

专家开出早稻治病虫良方

应对持续高温高湿天气

  本报讯 (记者 朱克斐 通讯员 俞镇浩) 近日,区农技中心发布了今年第4期农作物病虫情报,要求各地分期分批开展早稻纹枯病的防治工作,凡查到丛发病率15%以上的早稻田,均应列为防治对象,立即开展防治措施。

  当前,早稻已进入孕穗至破口期,六月以来我区均以高温高湿天气为主,且目前已进入梅雨季,据区农技部门监测发现,我区部分田块早稻纹枯病已呈现较快发展蔓延趋势。“今年,东关监测点初见早稻纹枯病是5月24日,比去年6月4日早10天,据区测报站6月14日调查,早稻纹枯病平均丛发病率7.2%,幅度0至21%,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平均丛发病率3%。”区农技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另据东关、章镇、谢塘、崧厦、永和等乡镇街道测报点6月14日调查,平均丛发病率分别为5.6%、2.2%、2.1%、7.2%、14.9%,其中最高田块丛发病率达31%,普遍高于去年同期。

  目前,我区天气闷热、降水频繁,加之高郁闭的田间小气候更有利于纹枯病进一步发生蔓延。区农技中心相关专家表示,各地要引起高度重视,分期分批抓紧开展纹枯病的防治,在抓好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坚持达标防治。轻简栽培或株密度高的早稻田是纹枯病重发类型田,应作为防治重点,并视病情发展蔓延情况,做好10天两头治的准备。

  针对防治措施,区农技中心专家开出“药方”:药剂每亩可选用24%噻呋酰胺20毫升或20%烯肟·戊唑醇40~50毫升或15%井岗·戊唑醇60~80毫升或75%戊唑·嘧菌酯10~15克,加水35千克喷雾。

  此外,今年早稻稻虱发生属于一般年份,但部分早稻田的稻虱量仍然较多,农技专家指出,可在防治纹枯病时视虫情进行兼治。在黑条矮缩病和条纹叶枯病的老病区,要重视对单季晚稻、连作晚稻的秧苗期和本田初期进行喷药保护,做好“治虱防矮”工作。


上虞日报 新闻·综合 00002 专家开出早稻治病虫良方 2021-06-26 4284951 2 2021年06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