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新闻·教育

中考数学卷对教与学的启示——

夯基赋能强学力 应用创新育素养

  2021年绍兴市中考数学试题在传承前几年中考命题整体思路的基础上,坚持“立足基础,经历过程,渗透思想,突出能力,重视应用,注重创新”的命题原则,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关注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能力、数学学习过程和数学应用与创新意识,涌现了许多新颖别致的特色亮点题,试题尽现新课标教学理念,对今后日常的教与学必将产生重要影响。

  今年绍兴中考数学卷所体现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回归教材,强化教材资源的创造性利用。全卷有近15个试题均能够在教材或省编配套作业本中找到原型问题或素材。课本教材是课程标准的载体,是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具体化。回归教材,关注教学本源,以教材为依据设计编制试题,是克服题海战术的有效策略。这样做既充分体现了教材的基础性、权威性,又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同时也为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供了范式,对教学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立足基础考查,体现考试性质。试题总体上能够体现出低起点、坡度缓、覆盖广、立意高等特点。

  重视能力培育,建构核心素养。试题追求素养立意和能力考查为重点。在综合题和压轴题的设计上,突破传统考查方式,将知识、技能和方法与数学高阶思维的考察有机融合,指向数学抽象、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建模与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

  关注思维过程,强化数学思考。数学教学的功能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试题设计上重理解、重方法、重过程,突出数学思考,减少繁难复杂的计算。

  联系实际问题,突出真实学习。对一些试题的设计上致力推陈出新,考查综合能力与素养的培育。

  鉴于此,这对今后的初中数学教与学,我们一线教师的教与广大学生的学有何启示呢?

  一要立足课程标准,注重对数学学科核心知识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对课程标准认真而有效的研读,对课本等教材资源深入挖掘,在较轻课业负担下进行有效的、高质量的、有意义的学习。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数学的育人价值;充分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数学思维以及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充分体现并努力践行“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关注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真过程和数学活动经验的真积累。

  二要立足课本及配套作业本等教学资源,注重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在日常教与学中,切勿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一味地追求新、高、难、巧,而忽略最本质的一些东西。再难的题都是由基础知识演变而来,只有夯实了基础才能发掘出问题的本质。数学考题中很多是由教材课本或者配套作业本中的例、习题等素材改编而来,我们要回归本源,让课本成为课堂教学最主要的素材来源,从“考什么教什么”转向“教什么考什么”,认真研读教材,充分开发、有效利用课本例、习题等教学资源,积极尝试开展变式教学、拓展教学等。

  三要立足学情实际,注重对基本数学方法、数学学习过程、数学学习经验的积累。 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是数学的灵魂,这并非刻意指向解题时所运用到的数学思想,而更多体现在对解题策略的思考和选择上。抽象、化归、分类讨论、数形结合、轴对称变换、平移与旋转变换等数学思想,它们都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几种数学思想或方法。而数学思想与方法隐含在数学知识的体系里,是无“形”的,它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去渗透、去凸显。

  四要进一步加强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力度。数学阅读能力不同于一般的读写能力,这是一种获得信息后加工利用的能力,即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综合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我们要有意识地增加即时性的数学阅读问题,只有提高了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学生才能做到会审题、能审题,这样做题的准确率才能得到提高。

  五要进一步培养讨论探究、动手操作、动态作图等能力。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个渠道以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生产实践,以获得知识、技能、方法,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在学习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体验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探究过程。

  六要进一步培养数学解题中规范表达的能力。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和数学交流的工具。我们常常发现学生解题不规范,推理思维乱、少依据、书写不准确等现象,这十分可惜。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细节教学(如书写格式的规范化、证明依据的规范使用等),有意识地加强数学语言表达的训练,能够自觉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有机而自然地转换,努力养成“严谨思考,规范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

  某种意义上,中考引领着区域一线教师与广大学生日常的教与学,一定程度上起到区域内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的风向标作用。历年来的考试命题,命题组教师均期望以考试为导向,有效推动教师的“深度教学”,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触发学生的创造性思考,让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真正落地、开花结果,进而为区域内数学的教与学的高质量发展引领方向、保驾护航。


上虞日报 新闻·教育 00003 夯基赋能强学力 应用创新育素养 2021-06-26 上虞日报2021-06-2600008 2 2021年06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