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要闻

红旗招展小舜江畔

——全媒体采访团走进汤浦镇

  汤浦小舜江水库是绍兴最主要的饮用水源地,泽润着代代百姓;这里还是革命老根据地,诞生了原绍兴县第一个地下村级党支部——汤浦岭下党支部。近日,“寻访红色印记”全媒体采访团走进汤浦镇,回首风云激荡的红色岁月。

  星火燎原,染红一江水

  虞、绍、嵊三地结合部的地理位置,和四周环山、易守难攻的地形地貌,注定了汤浦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汤浦地区人民饱受兵连祸结之苦,也因此,一点革命火种就迅速化成燎原之势。

  “汤浦很早就有党的地下活动,岭下村村民黄洪堂原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因党的机关遭到破坏,他于1934年回到本村,以小学教师身份做掩护,在当地开展革命活动,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在岭下党史陈列馆,讲解员为采访团娓娓道来。

  1940年春,中共绍属特委委员兼职工部部长马青,根据抗日战争和革命斗争的需要,在汤浦岭下村(今属柯桥区平水镇)建立了绍兴县山乡地下党支部——汤浦岭下支部。在支部书记黄炳兴的带领下,成员秘密开展多项地下工作,协助绍兴县独立中队解决生活给养,帮助安置、医治伤病员,侦察摸清敌情,从事情报的秘密传送。

  1949年3月14日晚上,绍兴县独立中队根据黄炳兴提供的情报,成功袭击了国民党汤浦警所,缴获轻机枪一挺、步枪12支、手榴弹24枚、子弹400多发。4月6日,中共浙东临工委决定发起“车头战役”,拔除车头国民党据点。在“车头战役”胜利的基础上,4月10日,公开宣布成立汤浦、南池、越南、漓渚四个区人民政府。

  记者看到,近300平方米的岭下党史陈列馆不仅有翔实的红色历史记载,还陈列着当年革命年代抗日战士使用的机关枪、大刀、草鞋、军服等珍贵遗物,通过“村史村情”“红色记忆”“时代心声”三个主题,全方位展示岭下地下党支部的发展历史和主要革命事迹。

  “陈列馆内的枪支等展品均由上虞博物馆提供。”讲解员介绍,汤浦在1986年被绍兴市人民政府认定为革命老根据地。

  传承精神,奋斗正当时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品尝着甘甜的小舜江水,汤浦人民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砥砺前行,接续奋进,涌现出了著名民俗学家陶茂康,中国肩射地对空导弹(红缨五号)总设计师范崇惠,中国科协秘书长吴武封,中科院院士、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等一大批坚守初心、为国奉献的杰出乡贤,也走出了一条有个性特色、有品质内涵的发展道路,已建设成为省级生态镇、省级森林城镇、省级卫生镇、省革命老区创新创业先进镇和省八个幸福小镇样板镇之一。

  尤其是汤浦铜管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汤浦的特色块状产业之一,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也让汤浦收获了“江南铜管之镇”的美誉。与此同时,当地的童装企业如雨后春笋迅速茁壮成长,逐渐成为汤浦的第二大新兴支柱产业,“中国针织童装城”之称名副其实。目前,汤浦拥有铜管企业近200家,童装及配套企业500余家,电子商务企业300余家,直播间50家,镇域内已形成较大规模产业集群,年工业总产值逾百亿元。汤浦镇也成功入选为2020年全国“淘宝镇”、浙江省电商镇。

  “汤浦有光荣的过去,也有闪光的现在,更有辉煌的未来。牢记党的历史,我们有责任让汤浦的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汤浦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红色文化已成为广大党员群众团结一心、干事成事的强大精神动力。目前,汤浦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期、美丽乡村建设窗口期和基层治理创新关键期。在红色精神的鼓舞和激励下,汤浦镇将围绕建设“幸福汤浦”主题主线,聚精会神抓项目,全力以赴促转型,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步伐,着力优化提升全域环境品质,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全面提振干部队伍精气神,团结一心探索符合汤浦实际、彰显汤浦特色、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之路!


上虞日报 要闻 00001 ——全媒体采访团走进汤浦镇 2021-06-23 4214089 2 2021年06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