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警界

文章导航

诈骗套路层出不穷

  这是一场隔着未知网络的“攻防战”,也是一场重拳出击的“歼灭战”,更是一场争分夺秒的“守护战”。今年以来,区公安分局全力聚焦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实行反诈宣传、打击、防范“全垒打”策略,筑牢群众防骗“防护网”,推动反诈宣传与打击犯罪同频共振。

  区公安分局构筑全民防骗“防护网”

  诈骗不止 反诈不息

诈骗套路层出不穷

  刷单诈骗花样百出

  夏日炎炎,酷暑难耐,这时有人发来信息说你正巧能免费领取一个空调扇,岂不美哉?殊不知,骗子暗自偷笑,又一“财主”上钩。以免费礼品为饵,行刷单诈骗之实,套中套让你损失惨重。

  近日,家住曹娥街道的高女士收到一条“商家”信息,称因其之前有购买商品记录,现被选中商品市场调研,可免费领取空调扇一台。高女士很是心动,立即扫码加入了该微信群。根据“客服”的提示,高女士填写了自己的收货信息,美滋滋地坐等空调扇收货。

  等待过程中,微信群聊甚是热闹,高女士打开一看才知道,群主正在发布刷单任务,很多人都在完成刷单任务后轻松赚取了佣金。高女士也跃跃欲试,加了群主的微信后,便领取了两个300元、500元金额的刷单任务。按照群主的提示操作后,果然,两笔佣金立即到账。

  尝到“甜头”后,高女士可开心坏了,马上又领取了一个500元的刷单任务。但此次刷单任务完成后,高女士却迟迟未收到本金退还及佣金返现,便立即询问“客服”。“客服”回答,是高女士在做任务时弄错了金额,导致刷单任务失败,需将整一系列刷单任务完成后,才能提现返还。高女士信以为真,开始向对方提供的指定银行账户进行转账,完成所谓的一系列刷单任务。

  2000元、8000元、3万元、4万元、5万元,高女士分5次分别向对方进行了转账,任务金额也是越来越大,直到对方要求再转账6万元时,高女士才意识到自己被骗,赶紧报警求助。好事变噩梦,最终,高女士不但没领到免费空调扇,还赔了夫人又折兵,共计被骗13.5万元。

  “这是一起以领取奖品为名,诱导受害人刷单的电信网络诈骗案。”据民警介绍,这类骗子通常短信群发寻找目标,将受害人拉入群内对其进行“围猎”。同伙通过在群内晒“做任务”的收益,骗取受害人信任。小额任务返现,让受害人尝到甜头后,便诱导受害人加大资金投入。随后,骗子以“刷单金额有误”“多重任务”“卡单”等为由,拒不返利。受害人为拿回返利,被迫陷入“一直做任务,却一直不返利”的骗局中。

  贷款骗局“招招皆狠”

  “无抵押”“无担保”“低利息”“秒到账”,轻轻松松网上贷款让你生活无忧!吸引你下载虚假贷款APP或登录虚假贷款网站,以“手续费、刷流水、保证金、解冻费”等名义骗你转账汇款。网络贷款诈骗,一个让你永远无法“提现”的骗局,更让你“越贷越穷”!

  6月初,家住丰惠的王先生接到一自称某贷款平台客服经理的电话,对方以快速放款,资质良好的客户贷款额度可高达50万元诱骗王先生下载某款贷款APP。“这电话真是及时雨啊!”正巧王先生近期有资金需求,便信以为真。

  随后,王先生在该APP上申请了一笔贷款,坐等提现好解燃眉之急。谁知,贷款额度迟迟未能到账。于是,王先生添加了APP上的信贷部“客服”,一问才知,他在申请贷款填写收款银行账号时填写有误,导致其申请的贷款被冻结,需向指定银行账户转账一笔解冻费才能解冻,之后会把贷款金额和解冻费一同转入王先生的账户。

  王先生立马查看自己填写的银行卡,确有一个数据写错,殊不知骗子早已在后台修改了数据,等你入套。自己的失误,自己买单,王先生毫不犹豫地向对方提供的指定账户转账了18000元。

  “怎么申请的贷款还是没到账?”转账之后,王先生发现他申请的贷款额度并未到账,便再次询问“客服”。“客服”告知,其征信不足,需提交一笔风控费,贷款平台才能放贷。“OK!没问题!”王先生就又转了18000元过去。

  “这下总可以提现了吧!”王先生急忙查询贷款账户余额,果然,一通操作后,贷款额度连同之前的两笔手续费都已到账,却怎么也提现不了。“客服”回答,王先生还需打一笔保证金证明其还贷能力才能提现,不然连之前的解冻费、风控费都无法返还。“忙活了那么久,就差最后一步了。”急着拿到贷款的王先生就又打了45000元,等待借款到手,最后猛然发现已被拉黑,才知上当受了骗。

精准预警快速劝阻

  当你收到一条让你加入新群的消息,而里面有你熟悉的“领导”时,要注意了,这里面除了单纯的你,其余的都是骗子。近日,我区一财务人员被骗子拉进QQ群,幸运的是,骗子还没来得及提转账骗钱,就被民警劝阻制止,将诈骗苗头扼杀在萌芽中。

  日前,道墟派出所接到110指挥中心指令,称辖区某工厂财务人员疑似遭受诈骗,请立即出警制止。民警迅速电话联系该财务人员吴先生,吴先生却一头雾水,表示并无骗子实施诈骗。难道是民警搞错了?

  民警持续追问,近日是否有添加陌生好友,或者加入某些微信或者QQ群。“我的确刚刚被公司‘老板’拉进了一个QQ群,说以后重要工作可以在此群内进行沟通。”吴先生如实告知。出于职业的敏锐和警觉,民警怀疑这个所谓的“老板”很可能是骗子假扮,便赶紧让吴先生仔细核查其身份信息。

  经电话核实,果然,群主不是老板本人,而是有人用了和老板一样的头像及昵称,企图蒙混过关,为使其相信,骗子还在群里添加了所谓的“老板亲属”及“同事”。吴先生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差点落入骗子精心编织的圈套,好在民警及时发现劝阻,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如此灵敏的“嗅觉”和快速的反应从何而来?在情(报)指(挥)行(动)合成作战中心,“智慧大脑”多渠道采集到的信息被汇聚到数据池内,面对持续跳动的数字和滚动的信息,上虞区公安分局织密一张数字化、立体化的精密治理网络,“人力+科技”双管齐下,资金穿透、人物行为刻画、精准预警劝阻,让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无处遁形。

  “我已经退出QQ群了。”之后,民警还特意将吴先生请到派出所,提醒他汇款转账时必须当面或者电话确认身份,严格遵守财务制度。

反诈工作任重道远

  近日,上虞的马大姐(化姓)谈了一段特殊的“跨国恋”,在网上邂逅“叙利亚军医”,正当浓情蜜意之时,对方突然发来一段消息,马大姐瞬间六神无主。

  6月10日12时许,区公安分局接到某民生栏目记者报警,称有一名女士正求助他们,希望媒体能帮她一起助蓝颜知己解决难题,通过交谈观察,他们怀疑这名女士被诈骗,但对方怎么都不听劝说。

  马大姐今年58岁,丈夫在外地工作,平时一个人生活。前不久,马大姐通过社交软件认识了一名男子“李伟”,对方自称在叙利亚军队担任军医。

  两人相谈甚欢,很快就成了彼此的知心好友,“李伟”更是亲切地称呼马大姐为“姐姐”,还向其诉说心事。“李伟”父母双亡,独自在国外孤儿院长大,现小有成就,想要回来报效祖国。马大姐觉得对方心怀大爱,更对其深信不疑。

  日前,“李伟”称想提前回国,而叙利亚要求必须有国内亲属签字才能审批通过,希望马大姐帮忙签收快递后,签字确认再拍照给他,助其回国。“李伟”还向马大姐透露,快递包裹里还有150万美金以及他部队的勋章等一些其他的相关证件。

  随后,一个自称“专业全球快递和包裹递送公司”添加马大姐微信,要求马大姐在48小时内支付4.6万元“快递费”,否则无法签收包裹。

  “回到中国是他的梦想,他很爱国,回来还会建一所综合医院为穷人提供就业机会,我一定要帮助他。”马大姐毫不犹豫,东拼西凑,向对方提供的指定账号转账2万元。为了不让“李伟”失望,马大姐只好求助媒体帮忙解决剩下的2.6万元。

  “你被骗了!”“凭感觉吧,我相信总是好人多。”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论记者如何劝说,马大姐始终深信“李伟”是好人。考虑到马大姐已转账,记者只好带她来到道墟派出所。

  “这是一起典型的杀猪盘诈骗!”民警苦口婆心,语重心长,从诈骗常用手法、以往受害人受骗经过等方面为其进行了细致讲解,还给马大姐看了很多海外邮包诈骗的真实案例。眼见为实,马大姐这才幡然醒悟,相信自己遭遇电信诈骗的事实。

  “此类案件中的受害人往往对嫌疑人深信不疑,民警苦苦相劝,反诈工作都做到了家里,再三叮嘱,还是有受害人背着民警偷偷去汇了款,欲哭无泪。”民警坦言,反诈工作任重道远,一时止损不是终点,反诈意识深入群众脑髓才是。

创新宣传防范为先

  让群众不上当,是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的第一步。为进一步提高群众防骗、识骗能力,区公安分局积极探索反诈骗新模式,结合各辖区特点,进行全域覆盖特色反诈宣传。

  “我区虞南旅游乡镇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吸引着广大外来游客前来游玩,为避免游客在旅途中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我们在做好服务的同时,在反诈宣传上也下足了功夫。”今年4月,下管派出所积极创新反诈方式方法,联合下管镇、陈溪乡和丁宅乡各村(社)、企业、银行、民宿等负责人组建管溪反诈联盟。

  结合虞南旅游乡镇四季仙果之旅,管溪反诈联盟全力组织义警、果农、民宿企业负责人共同参与反诈宣传,通过发放反诈宣传手册、面对面传授防范技巧等方式,提升群众安全防范意识。与此同时,联盟还邀请了网红主播出镜,在直播带货的同时,把反诈知识带给千家万户。“很不错,没想到在旅游的时候还能学到反诈骗知识,警察有心了!”群众纷纷称赞道。

  丰惠派出所则利用网络及新媒体手法创新反诈宣传,利用“警猫小白”短视频抖音号,拍摄上传各类警醒式反诈防骗短视频,加以穿插一些温暖的警营生活片段。随着“警猫小白”抖音号的推出,不仅让群众在喜闻乐见的短剧中有了更强的防范意识,还收获了一票粉丝,效果颇丰。

  粽香浓浓飘千里,艾草芬芳进万家。端午节前夕,崧厦派出所别出心裁,推出一批“反诈粽子”“反诈咸鸭蛋”,以一种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方式开展反诈宣传。

  折粽叶,填糯米,裏叶子、扎绳子……端午节前夕,崧厦街道联塘村村委会,充满欢声笑语,一探究竟,原来是崧厦派出所联合义警、村委会在开展端午节特别活动,既弘扬了传统节日文化,也拉进了警民之间的距离。

  仔细一瞧,每一个小小的粽子上都贴有一句醒目的小贴士:“短信诈骗花样多,不予理睬准没错!”“隔屏如隔山,安知面前是虎狼!”过节的同时民警还不忘反诈联动,活动现场,崧厦派出所结合辖区近期高发的诈骗案例,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向现场群众介绍各类电信诈骗案例,还发放了防范网络电信诈骗宣传手册,提醒大家切勿轻信陌生人,谨防上当受骗。

  活动结束后,广大居民还签订了防反诈承“糯”书,在送去端午问候的同时,提升他们的防诈骗意识,切实营造全民防诈的浓厚氛围。


上虞日报 警界 00004 诈骗套路层出不穷 2021-06-21 上虞日报2021-06-2100007;上虞日报2021-06-2100005;上虞日报2021-06-2100004;上虞日报2021-06-2100008;上虞日报2021-06-2100011;上虞日报2021-06-2100016;上虞日报2021-06-2100017 2 2021年06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