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场:催生幼儿们成长“新样态”
——全区幼儿园精心打造孩子们玩学融合“活课堂”一瞥
小农场
成为孩子们成长“活课堂”
近几年,伴随课改日渐深入,如何更好地引领活泼好动的孩子们拓宽课程、拓展课堂、培育能力,成了永和中心幼儿园发展中遭遇的新课题。该园践行“活教育”有新动作:在园旁租赁0.6亩土地,建起“小农场”,聘任指导教师,配置多种农具;各班把课堂搬到各自分管的小菜地,孩子们定期到小农场,亲手种植和管理,体验到了劳动快乐,增长了各种知识能力。这是我区幼儿园精心建设小农场的一个缩影。
近几年来,伴随“活教育”实践步伐坚定前行,全区各幼儿园在扎实探索课堂课改的同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瞄向了课堂外的“活资源”,纷纷跻身到创建“小农场”的行列中。
山里孩子爱劳动,就应为孩子们搭起动脑动手、涵育能力的新课堂。丁宅乡中心幼儿园顺应孩子们能力培养、课程改革等需要,因地制宜拓展“校外课堂”,征得距校700米左右土地近3亩,创建起一个“实践农场”,并精心设置“一水四区”实践场地。业内人士曾评价,丁宅乡中心幼儿园较早探索建设实践园,是各幼儿园“农场”建设的雏形,也是“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理念的生动实践。
东关街道中心幼儿园建起二亩小农场后,多措并举打造这一“活课堂”:发动家长和孩子票选,后命名农场为“开心农场”:每个班级一亩三分地种什么?孩子们通过调查、投票法等形式自主选择;精心设置活动区,操作区中引导幼儿用各种种子进行着剥、捣、夹等工作,数学区中指导幼儿用种子进行数数、比较、分类、排序等,科学区中引领幼儿及时记录种子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食育坊中幼儿们学习蒸、包等知识,美工区中幼儿用自然物进行创作等。同时,该园探索“种植顾问”聘请制等,吸纳家长、专家等各方人士参与农场技术指导,有效助推农场可持续发展。开心农场,已成了孩子们增技强能、提升素养的“开心乐园”。
学校场地有限,如何建农场?爱弥儿幼儿园总园有办法:盘活整改资源,向户外有限的空间要场地,把东楼围墙边死角开辟成花草园,西楼屋顶改造成“空中小农场”,引导孩子们开展种植体验探索。种植时各班级追随幼儿需求,结合课程开展需要进行。如大班确立“秋天的粮食”主题,各班种植前让孩子们调查“粮食有哪些”,投票挑选最想种植的粮食,然后进行种植养护观察记录;中班围绕蔬菜主题进行种植,根据中班孩子为“比较”学习的关键期特点,选择相似可比较品种进行种植,如中(3)班种植各种品种的萝卜,中(2)班种植卷心菜、包心菜、生菜等都有卷芯现象的菜进行观察研究,中(5)班则种植有香味的芹菜、香菜等……利用顶楼平台开辟的“空中小农场”,成了孩子们种植乐园,也成了孩子们认识自然、探究自然的窗口。孩子们在设计规划、种植管理一系列过程中,体验种植的乐趣,了解植物的特点、习性,学会观察、比较、探究、记录,促进了坚持、耐心等良好品行养成。
地处多元世纪城小区的多元幼儿园,只是个街道中心园下属的民办幼儿园,去年因特色小农场活动而受到各方关注。该园园内建起800平方米的小农场,园外租了一块菜园子,已形成四季果蔬采摘系列,去年一连推出10次四季仙果和农作物采摘系列“活教育”课堂;每次采摘分班分次开展,力求大中小班所有孩子参加体验,采摘中精心设计看、问、说、分、数、比、秤、画、唱、尝等环节,让孩子充分感受大自然的慷慨恩赐,体验种植劳作的艰辛过程,体会采摘分享的童趣快乐。
“在‘活教育’理念引领下,全区幼儿园小农场建设日渐形成气候,并积极探索契合本园发展特色活动,不断丰富拓展活动内涵,做实做深农场课程,教师的儿童观、课程观实现转变与落地,已日益成为幼儿们动手动脑、增长素养的‘活课堂’。”昨日,教体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欣喜地表示。
规范
引扶小农场可持续发展
去年上半年,为进一步明确“小农场”专项活动与区域性“活教育”课程之间的关系、推进方式、组织实施策略等,区教体局在广泛征求课程专家、幼儿园意见基础上,出台了《上虞区幼儿园“小农场”专项活动评价量表(试行稿)》。这标志着我区推进“活教育”有了区域性特色探索新品牌。
“顺应全区幼儿园农场建设风生水起的态势,因势利导,出台新政,加强引导,加以规范,旨在引扶小农场这一新生事物成为‘活教育’的助推力量,并努力使之纳入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昨日,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如是说。
据区教体局学前办相关人员介绍,《“小农场”专项活动评价量表》注重量质并举,评价指标分为组织管理、硬件设施、教师研训、组织实施及活动成效等五大类,其中组织管理包含组织领导和计划制度两项评价内容;硬件设施包含场地和材料投放两项评价内容;教师研训包含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两项评价内容;组织实施包含活动教师指导、幼儿活动及其他评价内容;还设有成果推广等活动成效加分项评价内容,旨在激引各园创建并利用好“小农场”,不断激励教师树立活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创设凸显幼儿游戏化特质的活动,着力培养活泼、灵动、自主的“活儿童”。
随着激励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全区幼儿园创建小农场步伐加速,至今已建起98个各具特色的小农场,活动日益丰富,管理日渐加强。
“我园小农场已走过初创和发展阶段,在引领孩子们成长同时,教师整体素养有提升,已拥有区十佳青年教师标兵2人、区教坛新秀1人;6个关于实践园的课题获得区一、二等奖,1篇征文获省三等奖,3篇文章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小农场发展现已进入‘升级提升’阶段,我们将在创新活动、提升素养、规范管理上作出新努力,力促小农场真正成为师生们成长的活课堂。” 昨日,丁宅乡中心幼儿园园长王桂克如此感言。
近日,在实地感受我区小农场活动现场后,绍兴市教育局副局长杨涛、绍兴市文理学院上虞分院副院长孙燕等领导和专家评价;以“真实可感知、玩学共融合、发展多元化”为追求的小农场,接地气,有特色,成效日显,使人对这一区域性特色学前教育品牌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