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松境
走下“商坛”助“文坛”
当今上虞,不少功成名就的企业家走下“商坛”,步入“文坛”,为当地文化事业添砖加瓦,成为一段段佳话。
浙江中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创办人王水鑫酷爱收藏文化,2011年在虞建起首个民办博物馆。2020年,新建浙江中鑫艺术博物馆,获评省内唯一非国有的国家二级博物馆。
浙江春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言荣一直重视企业文化,注重文化唱戏,弘扬春晖精神,编报出书、创办越窑青瓷馆,动用5亿多资金,开发东山湖景区文化项目。
原浙江龙盛集团常务副总经理项志峰整合多年收藏的珍贵字画,建起华脉书画博物馆,填补绍兴乃至浙江书画博物馆的空白,并利用华脉书画博物馆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书画展览和鉴赏活动,进一步活跃绍兴书画文化事业。
浙江运发文化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原董事长俞支援与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单位联手,积极开发“人民文创”系列产品。同时,投资1.5亿元建起文创大楼,动员员工赶制“建党百年”精美纪念品。
浙江上风高科专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国路与戏剧结缘,2017年以来,与戏剧爱好者一起筹建戏剧家联谊会,帮助在曹娥江畔建起“戏迷公园”,经常安排上虞戏剧界四代演员同场演出……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首次明确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时间表。一些儒商从财富高地走向文化高点,从昔日“商坛”迈进今天“文坛”,实在可喜可贺。
笔者认为,企业家助力文化事业,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素质的蜕变,更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于公于私,至少有三方面好处:首先,弘扬企业文化,彰显经济底蕴,带领一部分有志青年创新创业;其次,呼应文明正气,发展特色文化,营造社会进步主旋律;第三,分享企业成果,包容文化人士,缓解当前社会一些“仇富心理”。
希望更多企业界人士走下“商坛”,关注文化事业,助力文化和经济同步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