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白马湖

丁 力

最忆儿时大晒场

  农场有块超级大晒场,其实是两块晒场连在一起,东边一块横向,西边一块竖向,中间有一条30厘米左右的排水沟分隔,整体呈曲尺形,全部水泥地面,总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我一直认为,这可能是全县最大的晒场了,其实也确实是,这是农场最具标志性和辨识度的一处场地。当时县交管站培训考试拖拉机驾驶员也到东边一块晒场,地面漆画白线,拖拉机“突突突”轰鸣,考官威风凛凛,拖拉机手战战兢兢。

  大晒场是农场重要的生产设施。每季收割下来的作物,主要是稻谷,还有大麦、小麦、油菜等均需要晒干后才能装袋储存。农忙时节,大晒场铺满了一张张巨大的簟席,上面晒满金灿灿的谷子,甚是壮观。北边、西边紧邻三个仓库,中间较高且平顶的,是农场的粮食种子大仓库,里面储藏的是整个农场收割下来已经晒干了符合收储条件的粮食种子,均装在大麻袋里,呈陡坡状密密堆砌,等待转运发售,这是农场的主产出,也是农场存在的意义。大仓库的屋顶其实也是一个晒场,中间门洞口正上方就是吊运区域,在地面晒场不够用的时候,用以把一箩筐一箩筐的稻谷吊运到屋顶晾晒。夏天也经常有青年职工和年纪稍大的男孩子爬上屋顶乘凉过夜。

  另有两排坡顶的平房是四个生产队的仓库,1队2队在东晒场边,3队4队在西晒场边,平时主要存放各种农具,农忙时节也临时存储刚刚收割下来,尚未晾晒好的粮食种子。一年辛勤耕作,经过收割,到大晒场完成最后一道工序,由此可见晒场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设置合理性。

  大晒场也是农场的文化体育中心,是一个露天电影场和篮球场。农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除了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大多数第一代的职工原籍是附近几个村子里的,那里都有大量的亲戚。每次轮到放电影,下午开始,周边村子里的亲戚陆续汇聚到农场,各找各家,杀鸡拔鸭,如过节一般。把酒叙情后,三三两两来到大晒场,主人家早已经在大晒场摆上各式各样的椅子凳子,有长凳、排凳,有竹椅、藤椅……电影还未开场,早就乌压压的一片人头。

  开始放映后,有专心致志看的,有交头接耳聊的,有自信满满现场评说的,有请客喝酒后昏昏欲睡的,当然,还有那些整晚绕场跑来跑去的小孩……

  电影结束,观众恋恋不舍地散场,留下一地甘蔗皮、瓜子壳,还有两个拆卸机器、银幕的放映员,周边围三两个意犹未尽,充满好奇心的小屁孩……

  大晒场更是儿时的我们玩乐的最佳去处。那时候普遍每家两三个孩子,除去年纪较大的,年龄相仿的也有十几二十个。而且,农场设有小学,课业轻松,放学以后聚在一起玩耍,大晒场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女孩子玩跳绳、踢毽子,男孩子溜铁圈、打泥炮、飞纸飞机、拍三角,男孩女孩一起玩老鹰抓小鸡等等。就是什么都不玩,漫无目的地跑来跑去,也是快乐的。

  油菜收割季节,大晒场上一片乌油油的油菜籽,有一种特别好玩的,就是赤脚在油菜籽上走来走去,细细感受那种脚底传来的麻麻痒痒的感觉,现在足浴店里的脚底按摩比起这个来简直弱爆了。

  冬季下雪的时候,大晒场更是一个天堂了,厚厚的积雪铺满平整的水泥地面,远远望去,像两床巨大的羽绒被子,打雪仗、滚雪球、堆雪人,扑雪印,什么都可以。鲁迅先生在《故乡》里曾经描述了闰土雪地捕鸟的情景:“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我也这样干过。为了安顿抓来的麻雀,我自己动手做过一个鸟笼,花了一个多星期,为这事还被父亲取笑:“做鸟笼的师傅像你这样的效率,老早饿死了。”云云。后来我知道,麻雀性情暴烈,一直没有驯化,都是撞笼绝食而死。至于那个呕心沥血亲手制作的鸟笼,几次搬家后找不到了,很是遗憾。

  最让人兴奋的是,有大人在农场机械车间工作的,用一块木板、两根木棍、三个轴承制作了一辆三轮小车,一个小孩子坐木板上,手抓用两根木棍做的T字形方向把,或者前面的小孩子用绳子拉,或者后面的小朋友在背上推,在大晒场上转上几圈,甚是拉风。有车的那位很是牛逼,能不能飞一圈得由他点头,于是便有了众星捧月般的待遇,听着恭维讨好的话语,享受留着鼻涕的、红彤彤的、脏兮兮的小脸的仰视,然后下达指示:阿军你一圈……阿伟你半圈……

  天色渐晚,规矩的小孩子陆续回家了,当然,我肯定是属于规矩的那拨。但总剩下那么几个顽皮蛋子必须要他们的老妈出场。“阿兴、阿旺,快回家吃饭哉……”这是一位比较宽厚的妈妈。另一位可就简单粗暴了,在大晒场一角,一手叉腰,一手指着远处的孩子,扯着脖子大喊:“大牌位、小牌位,好来食饥夜饭哉……”

  顽皮蛋子飞也似的四散逃窜,大晒场渐渐安静下来了。


上虞日报 白马湖 00004 最忆儿时大晒场 2021-05-14 上虞日报2021-05-1400008 2 2021年05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