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要闻

——全媒体采访团走进崧厦街道

“红色基因”为乡村振兴强心铸魂

  “吕家埠有一个坚强的党支部,群众团结互助搞得好,组织纪律性和斗争性也很强,在对敌斗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曾在余(姚)上(虞)县坚持革命斗争的老领导雷行,在回忆录中这样评价。崧厦街道吕家埠村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1938年8月,虞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在这片土地上成立,从此党建燎原,星火相传。随着虞北第一党支部纪念馆的建设,这一段段红色故事有了讲述的地方。

  4月29日,全媒体采访团走进吕家埠村,一幢白墙黛瓦的平房小院映入眼帘,工人们正忙着纪念馆的内部装修布展。该纪念馆计划投资500万元,占地面积5亩,由馆前广场、原状陈列厅、革命历史之路展览馆三个部分组成,纪念馆南侧为恢复后的吕家埠戏台,配套建设村民文化娱乐中心及相关运动场地。纪念馆计划在6月中旬落成开放,打造成为上虞红色之旅的一个重要节点。目前,已收集整理了大量珍贵史料,透过这些文献、照片和旧物,我们看到了革命先辈们的浴血奋斗史,感受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抗战时期,吕家埠地处曹娥江江湾,多荒僻滩涂,却是从崧厦往绍兴方向必经之路,是崧厦地区的物资集散地。1938年,当时还在读大学的章钟兰返乡后接受党的委派来到吕家埠成德小学,开始了抗日宣传工作。后由章钟兰等人介绍,经县工委书记陈树谷亲自考察,吕家埠扛运夫队伍两位当家人吕炳夫和章华相被吸纳为中共党员。同年8月,中共吕家埠支部成立,这也是虞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不久,又组建了吕家埠农民自卫队,约有120余人。除了一些传递情报和抗日宣传的活动,农民自卫队也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战役。

  回望历史,是为了在红色传承中汲取奋力前行的力量。如今的吕家埠村,宽阔整洁的中心大道穿村而过,道路两侧绿树成荫,一排排农房彰显着村民的富裕生活,每到傍晚村里的几处空地就成了舞池……正如村歌所唱,“百年闭塞已过去,荒滩如今变热土”。“这是党建引领下,干部群众一条心,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的成果。”村党总支书记吕灿良自豪地说。该村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盘活资源等多种方式,村级集体经济渐渐殷实,并大力改善村庄环境、提升基础设施,村民用红花绿树装扮起自家小院,用良好家风汇聚成崇德向善的淳朴民风。

  (下转第二版)


上虞日报 要闻 00001 “红色基因”为乡村振兴强心铸魂 2021-05-10 上虞日报2021-05-1000030 2 2021年05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