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新闻·民生

疾控专家表示:期望寿命高于全省均值,慢性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

83.07岁,上虞人均期望寿命又提高了

  本报讯 (记者 沈嘉玲 通讯员 丁萍飞) 近日,记者从区卫生健康局获悉,2020年我区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3.07岁,其中男性平均期望寿命为81岁,女性平均期望寿命为85.22岁。

  人均期望寿命与人的实际寿命不同,它是指在现阶段每个人如果没有发生意外,应该活到的年龄。在不特别指明岁数的情况下,特指0岁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也就是说,我区2020年出生的婴儿,如果没有意外,平均可以活到83.07岁。

  数据表明,自2015年开始,我区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以平均每年增长0.4岁的趋势逐年增加。“影响居民人均期望寿命的综合因素有很多。比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水平、健康政策、医疗条件、居民健康素养、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环境卫生水平等。近年来,我区人口期望寿命实现连年增长,也从一个侧面综合反映出上虞各项事业的全面提升。”区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尽管我区人均期望寿命已进入较高水平的稳定期,但不可忽视的是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慢阻肺、心脑血管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已经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去年,我区居民前五位主要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死因前五位中,有四类为慢性病。去年,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四类主要慢性病的过早死亡率为7.89%。”区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改善慢性病患者的身体状况,近年来,我区大力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治和监测,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来提升他们的健康素养。区疾控中心成立慢性病业务指导团队,每季度轮流对20个基层医疗单位进行慢性病业务指导,要求各基层医疗单位根据患者不同的管理级别,对其进行月度或季度随访。

  “同时,我们还通过项目来促进慢性病的管理。”区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区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干预适宜技术试点区,将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慢性病管理工作,通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的管理和控制,降低行为危险因素水平,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控制率,进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脑卒中和冠心病急性事件的发生率。

  当然,相比急性传染病,慢性病“防治权”更多掌握在市民自己手里。区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提倡,每个市民都要从自我做起,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观念,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拥有健康、享受生活。慢性病患者在积极配合医生做好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要提高自身健康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养成科学、文明、绿色生活方式。


上虞日报 新闻·民生 00003 83.07岁,上虞人均期望寿命又提高了 2021-05-10 4054912 2 2021年05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