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北镇小 吴亚妮 口述 本报记者 万均 整理
明月夜·问候语·道歉信
求知,常伴明月夜
六年育人时光,如白驹过隙,但初登讲台时那种惶惶然的心悸却在岁月交错中愈加清晰。记得刚站上三尺讲台,总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看到其他老师进教室轻轻松松上课,我却磕磕绊绊。
清晰记得学苏轼的《书戴嵩画牛》一文,其中牧童“拊掌大笑”和杜处士“笑而然之”两个环节,两者相映成趣,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我与其他老师在课前探讨时,一致认为杜处士的“笑而然之”具有自我嘲讽之意。
上课时,正当全班学生兴趣正浓、全心投入学习之时,一位学生突然举起手,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两牛相斗时,真是“尾搐入两股间”吗?他接着补充道:在平时的课外学习中知道,两牛相斗时,掉尾而斗的现象也是有的。
听完学生质疑,我一下子有点愣了!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两牛相斗真的只是“尾搐入两股间”吗?非也。教材注释中明确提示,两牛相斗时,尾巴有两种情形:既有“尾搐入两股间”,也有“掉尾而斗”。我在查阅资料后,也证实了这一结论。
说实话,如果以教材为本,那么,让孩子们知道“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即可。然而,经历学生质疑事件后,我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也更加注重自我“充电”了,无数个晚上,明月伴我过午夜,只为求得真知识!
从此,我给自己立下规矩:备课,必须一丝不苟,把教材吃透。为了备好一堂课,我常常花大量的时间磨教材,不知道多少个夜晚,我伏案备课,只有天上的明月陪伴着我;碰到疑问,就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对教材中涉及的生活常识,结合实际仔细观察,力求自己真懂。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专家们精心分析的教材内容,自有他们的潜心所得。但于我来说,离这些知识总是隔了一层,只有经过自己的独立钻研和体验所得出的体会才是真真切切的,这样,我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才能避免大话、空话,使学生真正受益。
孩子,你还好吗?
“吴老师,谢谢您寄来的学习用品,您最近忙吗?”一声真挚的问候语从电话那头的四川凉山传来。
“唉,唉!我都好!孩子,你还好吗?”放下电话,我的眼睛湿润了,眼前浮现出一张圆圆的脸蛋……
在我执教的第一届学生中,有一位特殊的学生:圆圆的脸蛋上长着一副狭长的眼睛;紧身的上衣,将她肥胖的身体包裹得像个粽子;憨憨的笑容,让人觉得她十分有趣可爱。这个孩子来自美丽的四川大凉山,学习刻苦,品行端正,待人热情。她兄妹三个都在读书,父亲在杭州湾一家企业打工,母亲除了照顾一家人的衣食起居之外,还做一些零活补贴家用。
但天有不测风云,她的母亲在2016年的那个夏天突然中风,给这个贫寒的家庭雪上加霜。
获悉此情况后,我很担心,便悄悄地到她家家访。她家租的是不足10平方米的一间出租房,里面连脚都无法落地……回到学校,我帮她申请了贫困补助金,并找来孩子谈心,鼓励她努力学习。此后,每逢过节,我就悄悄买些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给她,直到她小学毕业。
孩子要上初中了,就回老家读书去了。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络。她告诉我:一周都寄宿在学校,周六放学要走3公里山路回家,周日带着干粮和馒头回学校;尽管条件艰苦,但她的成绩在全年段中名列前茅……
尽管相隔几千公里,我心里的那份牵挂一直放不下。每次联系,我总在问她:“孩子,你还好吗?”
道歉信,架起沟通的桥梁
小孟同学:
接到你写在作业后面的来信,我非常感动。感谢你用书信方式与老师沟通,老师得用道歉信与你对话。
对不起,由于我的不信任对你造成了这么大的心理伤害,老师真的深感愧疚。那天看你跟小周的作业如出一辙,我实在压制不住心中的怒火。最近班级里互抄作业的现象频频发生,作为优秀生,你怎能让这种不良现象发生在自己身上呢?是呀,老师当时的愤怒战胜了仅剩不多的理智,更不懂此时你们被误会的心境是多么委屈。
你来信告诉我,周末你俩一起做作业,共同探讨,有些题目做得一样也是正常的。为此,我首先向你致以真诚的感谢。感谢你愿意与我分享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感谢你对老师的信任,感谢你用书信的方式为老师保留在学生面前的尊严;其次,我也要向你真诚道歉,因为老师的武断让你们蒙受无端的指责和委屈,伤害到了你们年幼的自尊心!
老师要以此事引以为戒,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时时保护好你们脆弱敏感的小心灵。
你的朋友
这是我写给学生的一封仅有的道歉信。它也时时警醒我:教育无小事,要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尽力呵护好孩子们的心灵和自尊。
教育是育人大事,工作中难免会有不足和遗憾。为人师者,理当呵护好孩子们的心灵。如果教师在工作中出现教育教学不当之处,面对学生,也应放下师道尊严,与学生开展心交心的沟通,有时甚至向学生道歉。唯此,才能化解彼此的隔阂,让彼此的心靠得更近,才能呵护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有幸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历经了六年平凡的教书育人生活,感悟良多。
回想这些年从教之路,犹如攀爬一座沙山,脚印像一条彩色的绸带平静而平凡地画下一条波动、斑斓的曲线,曲线的一端,连着我的脚下;曲线的另一端,串联起难忘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