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众智慧 携手提升
——上外集团探索整体教研模式提高教师素养工作侧记
2013年9月,上虞外国语学校成立科学名师工作室,以科学学科课堂教研为主体,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团队学习、同伴互助、互动提高为基本宗旨,通过名师引领,打造科学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该工作室已拥有绍兴市中小学示范创新实验室,被评为浙江省初中科学课程规范实施基地、区第五批初中科学学科基地;获评绍兴市学科带头人1人、上虞区名师2人、上虞区学科带头人4人,近三年指导学生在区科技创新大赛及头脑运动会中获奖三百余人次。这是学校激引教师整体素养提高的有益又有效的创新尝试。
“践行活教育,提升教师整体素养是关键。为此,上外秉持‘整体教研上下齐动,内外实践综合提升’目标,集聚集体智慧,催生科研助力,激活个体活力,有效激励教师专业成长和整体素养提高。”上外集团总校长宣闻君昨日如此表示。
合众智慧 携手提升
——上外集团探索整体教研模式提高教师素养工作侧记
通讯员 陆燕娜 晨曦 记者 万均
工作室
名师引领 专业助力
近日,全区第二届初中英语“名师高徒”研修启动仪式择址上虞外国语学校举行。仪式上,上外吕静英语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活动。作为名师,吕静又带起新徒弟,并就“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改进实践”课题分享教学心得,给与会者很大启迪。
名师,是引领教师提升素养的“领头雁”,也是优秀师资成长的“引路人”。为此,上外集团精心鼓励、倾力培育街道级、区级、市级名师工作室。集团制订激励政策,鼓励争创,激引名师工作室以推进素质教育实施为根本,聚焦课堂,通过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激引名师工作室每周、每月定时开展示范课堂,展现名师教育思想,为同学科教师搭建零距离的学习交流平台;激引名师工作室带动青年教师缩短“成长期”,一年内课堂教学获得教研组及学生认可,三年内具备开出学区级公开课的能力,五年内成为校级骨干教师,在全区同龄同学科教师中崭露头角等。
激励新政有效激发争创热情,何伟依科学工作室、吕静英语工作室、孟国桥语文工作室、朱志英班主任工作室等纷纷脱颖而出。与此同时,各工作室以骨干教师为支柱,制定全面的青年教师培养目标,落实规范的日常教学工作,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也请教育学专家及教科研来校指导,多角度为教师提供了交流、学习、互动、共进的平台。三年来,孟国桥、王芳、朱玛、楼宝娜等骨干教师已跻身区、市学科带头人或教坛新秀行列;李邵峰、葛宋怡、任佳琪、何伟权等青年教师已崭露头角。
备课组
同组探究 内外联动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基于这一理念,上外集团十分注重备课组建设,要求各备课组顺应发展需求,制订规范的活动、教研、磨课等计划,常抓不懈;创新引进专家团队,开展定期指导活动等。
——同组整体探究教改。各备课组主张聚焦问题、拓宽思路、挖掘内涵、有效实践,共同为教师们做好课题的顶层设计,真正做到“研”“行”合一,从而推进教改。日前,上外初三语文备课组整体比较式阅读教学组内评价活动举行。两位施教教师在组内共同文本磨合下,完成集体预案下的教学行为,更具教学的深度、宽度和精准度。孟国乔老师《轻启回目之窗,领略古典小说——〈儒林外史〉〈水浒传〉〈西游记〉名著联读》一课,别出心裁地从古典小说中的“回目”入手,运用“知架构”“联情节”“明人物”“悟主旨”四个环节,引导学生整体复习《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三本名著。王芳老师的《基于整合的九年级议论文复习》一课,借助思维导图搭建议论文阅读支架,统筹教材九上议论文知识,温故知新,帮助学生系统复习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只有对文本进行充分解读,语文教师的路才能走得远,走得深。”区初中语文教研员就上外集团构建优质语文课堂给予充分肯定。
——同心研磨课堂。各备课组聚焦高效课堂,聚集同组集体智慧,定期开展专题研讨、同课异构、智慧分享等特色教研活动,迸发思想火花,汲取他人智慧,进而达成共同提高的愿景。上月,在绍兴市级英语教研活动上,王玫杰老师根据“同组课改教研”要求,展示七年级下册Unit 9 What does he look like? Section A 1a-2c听说课。王玫杰老师精心准备,备课组成员各献智慧,体现了集体备课创设与实践的有效性。
——多维度提升整体素养。学校着眼整体提升目标,多措并举促教师专业提高:引入专家团队进校,去年学校依托浙师大专家教授顾问团队资源,开始系列特色活动,确保全体教师专业素养持续发展;创设条件,激励教师外出取经,学他校先进理念和经验,补自己短板;优化师资结构,有针对性推行“导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三级梯队教学提升机制等。
学科基地
整合资源 呵护个性
上外语文教研组是区级初中语文学科发展基地,现有教师31人,中级和高级教师26人,占团队的83%;浙江省春蚕奖1人,绍兴市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各1人,区级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8人,区四十佳教师2人;获区优质课一等奖6人,“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2人,市区级基本功比赛、青年教师比武一等奖近20多人;近三年指导学生在市、区各类作文竞赛中获奖达200余人次等。
据校相关领导介绍,语文教研组骨干教师积极参加“传、帮、带”活动,青年教师热情好学、勇于探索,从而实现了风格各异、整体提升的良好发展氛围。
这也是学校通过打造学科基地提升教师整体素养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上外集团以浙师大学科基地工作室为圈,搭建校内师资“雁阵”,培养塔形结构,激发教学研究热情。同时,依托语文、英语、科学等区级学科发展基地,做好资源整合及个性培养工作。
——重视规划,推行业务骨干“私人订制”。推出“宏观规划、细微扶植、主动创新”名师培养策略,鼓励业务骨干制定好符合自己个性发展的成长计划,并通过多元化、多层次、多方位的实践,提升他们基本功素养。同时制订人才拔尖计划,落实好一人一策方案,学校因人而异一一推出“私人订制”,给每一位优秀教师创设更广阔发展舞台,提升他们特殊待遇和优渥奖励,如给予外出考察学习和业务培训机会,搭建各种途径丰富他们的阅历。像绍兴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石琴梅、部级优课获得者周蓓蓓等都是学校教研“私人定制”的受益者。
——综合培养,呵护教师个性特长。针对教师治学严谨性、师生互动性等方面的一些缺陷,利用整体教研力量,设计系列教学会诊环节,帮助教师发现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与办法,有效减少教师在业务发展的弯路,促进个性发展,形成独特教学风格。
——立足评价,激励成长。首先,注重引导教师养成学生全面发展观,着眼于培养出一个“完整的人”,重视教好书,更重视育高素质的时代新人。其次,注重引导教师立足课堂,培养能力,明确教学的根是“课标·教材”,“学、教、评”的一致性就是基于《课标》与教材,通过“教”来架起“评”和“学”的桥梁,促进课内外的关联,将课内知识转化为能力去解决课外的问题。再次,评价重点追求必要性、合理性、有效持续性相结合,激励教师优化思维素养,不断提升教学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解决综合实践的水平。校领导感言:无论教学还是评价,都要注重呵护教师素养提高和特长发挥,有利于和美开展学术对话,既要就事,更要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