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公积金分中心完善“好差评”制度提升窗口服务质效
像网上购物一样体验窗口服务
本报讯 (记者 陈黎超 通讯员 傅啸琪) 日前,市民朱先生来到区公积金分中心办理提前还贷业务,窗口工作人员态度友善,办事效率又高,让朱先生感觉如沐春风。
为进一步提升公积金政务服务质量和群众办事体验,全面优化政府服务,推进数字化转型,从去年年底开始,区公积金分中心实施“好差评”制度,将服务交给群众和企业来评判,让老百姓像网上购物一样体验窗口服务。
“之前设置过留言本、意见箱,但感觉作用不大,没有发挥好应有的监督激励作用,现在可以立即给窗口服务现场评价,有利于调动群众参与评价的积极性,监督政府窗口提升服务质效和服务水平。”区公积金分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
中心明确责任主体,确定分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业务科室科长为“差评”处理负责人,定期检查“好差评”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将“好差评”工作与“最多跑一次”“一件事”、窗口服务等工作相结合,扎实推进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与此同时,中心坚持线上线下两手抓,拓宽评价渠道。一方面,推进“好差评”线上覆盖浙江政务服务网、“浙里办”移动客户端、短信、“12345”热线等评价渠道,实现线上全覆盖。另一方面,做好硬件升级,完善“好差评”线下联通办事窗口、配置电子触屏评价器,实现线下全联通。自今年评价系统上线运行以来,窗口事项办结100%,好评率达97%,群众满意率大幅提升。
“好差评”制度的落脚点还是在群众满意度上。中心对办事各个环节、内容均设置了可评价体系,实现“用户—办件—评价”信息全关联。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浙里办”和“浙政钉”实时公布的“好差评”结果,定期对企业和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进行跟踪分析和综合挖掘,确保差评件件有整改、有反馈,从而推动形成愿评、敢评、评了管用的社会共识,切实推进窗口服务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