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漏过任何一个疑似病例
——记上虞人民医院发热门诊
![]() |
发热门诊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沿阵地和第一要塞通道。上虞人民医院作为新冠肺炎疫情全区定点救治医院,自1月21日开启24小时发热门诊至今已有1个多月。从那一天起,有一群最可爱的白衣战士,放弃与家人的团聚,不顾个人安危,日夜坚守在这里,打响了一场发热门诊的抗疫阻击战。
责任使然
毅然选择最危险岗位
发热门诊医师紧缺,不少内科医师主动请缨,毅然选择到最危险的岗位战斗。由心内科夏丽萍、呼吸科顾桂芳、消化内科吴平安、秦利花、内分泌科于江苏、肿瘤内科吴晓琳、急诊内科陈虞红、神经内科廉长红、老年科樊淼锋9名内科骨干医师组成的抗疫先锋队,经过紧急培训,立即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斗。
由于和流感季重叠,发热病人众多,最多时一天的工作量是平时的两三倍,日门诊量超过200人。每位医生都得穿着笨重密封的防护服,戴着护目镜,不喝水不如厕,工作5-8小时,有时甚至达12小时,整个人的疲劳可想而知。但他们丝毫不敢松懈,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详细询问每位患者的流行病史,正确分流患者,努力排查新冠肺炎,绝不允许漏过任何一个疑似病例。
除了生理上的挑战,他们还需应对发热门诊患者的复杂病种。发热门诊可以说是一个综合内、外、妇科的全科,患者一旦体温超过37.4摄氏度,首先要送到这里排除,这就要求医生不仅要熟悉新冠肺炎诊断、排除、诊治流程,还要有快速处理急诊危重患者的能力。来发热门诊诊治的患者心理上多少有些恐惧焦虑,有抱怨和不理解,医生们还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和心理疏导,避免病人过度紧张和恐慌。
党员冲在最前
守护百姓安康
为了百姓的平安与健康,发热门诊的白衣战士们默默坚守在岗位,党员们更是逆行而上,冲在最前,演绎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夏丽萍是一名有着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她总是抢先积极诊治危重患者和新冠肺炎疑似病例。2月7日晚,从隔离点送来3人,高度疑似新冠肺炎。夏医生首先想到的是:我是共产党员,危难时刻,必须冲锋在前。她毫不犹豫地说:“高度疑似的,都送到2号诊间来!”3人中有两位高龄老人,有多种基础疾病。老太太体温39.7摄氏度,老先生坐在轮椅上喘着粗气。夏医生马上意识到:“可能是遇到3只‘真虎’了。”她仔细询问患者病史,进行咽拭子采样,又立即安排患者有序抽血、胸部CT等检查。同时,抓紧跟病房联系床位安排好住院,最大限度缩短患者住院等待时间,减少病毒感染扩散的概率。最终,3人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
顾桂芳是一名呼吸内科医生,又是一名党员,她第一时间积极勇敢地报名,来到医院的要塞守关。除夕是她的第一个班,她耐住了防护服的闷热和口罩、眼罩压迫面部的疼痛,耐住了前半夜的口干舌燥和后半夜的饥饿困倦,从下午4点30分到次日早上8点,足足坐诊15个半小时,接诊患者70余位。
获悉发热门诊需要内科人员支援,消化内科医生、党员吴平安主动请战。吴医生的爱人是医护人员,本来也打算支援发热门诊,但考虑到家里两个小孩,就决定其中一个先报名抗疫先锋队,随时等待医院召唤。加入发热门诊以来,他不能经常回家,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见到孩子了。
肿瘤科医生、党员吴晓琳对每个患者都会详细反复询问、记录及登记。因子女处于医学隔离阶段,一位80多岁的发热病人就诊期间无人陪护,吴医生积极协调,医院为老人开通了绿色通道,派专人陪同检查,最后顺利收住病房诊治。
消化内科医生、党员秦利花调到发热门诊后,怕千里之外的父母担心,一直没跟他们说。后来在母亲的再三询问下,才说出实情。母亲尽管担心,但十分支持她的工作,只是再三嘱咐:“一定要做好防护。”身为老党员的父亲认为她做得对:“关键时刻,共产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