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厚道 和而有德
——上浦镇中多措并举践行“活教育”品牌侧记
活教师
和而厚道 有品有德
“教师是教育第一资源,是推动活教育的首选要素。学校应创设良好成长环境,尽量满足教师成长个性化需求,多策激发教师学习内驱力,让每位教师在专业体验中遇见美好。”校长陈银祥昨日如此感言。
基于这一认识,学校多措并举打造一支“和而厚道,有品有德”的活教师队伍。
党员教师在践行“活教育”中先行一步。学校党支部以“五星育人、三名争创”为引领,着力做好三项工程:一是推进党建工程,以党建为总抓手,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激励每位行政人员有目标、讲规范、重落实,让每项工作有计划、列清单、见成效;同时带动每位教师讲责任、有担当、重奉献;二是提升素质工程,结合政治学习、师德培训、教师专业素养测试竞赛等,激励教师自觉充电,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三是完善制度工程,组织人员梳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实行领导带动、情感驱动、制度推动和竞争活动等四动管理机制。
学校在教师培养中,凸显“活”字,创新探索“团队式项目化”运行工作机制,引领每位教师找到自己专业发展定位,激发成长内生动力。学校借力区教师发展中心、区级名师工作室等团队力量,引扶教师学习提升,已有10余位教师参与了全区各名师工作室及其他学科的“名师高徒”等项目。
与此同时,学校同步实施“全景式个性化”未来名师的培养工程,为培养对象确定成长坐标,明确发展路径,实行量身定制培养策略,通过“个性化精准定位”“团队导师充分引领”和“培训内容自主多样”等方式,催生各类名师培养对象尽快脱颖而出。
系列举措有效激发教师践行“活教育”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自我核心素养、重抓教学科研蔚然成风。2019年,该校1位教师被评为区名师,现有6位教师为区级以上名师;共有12位获得优质课一等奖或比武一等奖的教师,被学校确定为未来名师培养对象;非遗传承课程群《东山青瓷》被评为绍兴市第三批精品课程群,《上浦越窑 青瓷之源》被评为区精品课程;
活学生
和而有德 品学兼优
探索“活教育”,落脚点应在培育“活学生”上。为此,学校软硬并重出实招,精心呵护学生成长:
——以“爱”育人,培养健康学子,打造健康校园。人的第一属性是“生命”,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健康的生命。学校以爱惜生命的高度来重视学生健康教育工作,将学生近视率、体质达标率、肥胖率、心理不良率四项健康指数作为身心健康的关键指数综合施策、重点干预,打造健康校园。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爱乡爱国情怀,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文明创建”“文物保护”“美丽家园”建设宣教活动,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作用,带动家长共参与,创树起良好社会形象。
——以“活”动人,培养活力学子,打造活力校园。教育的目标是让每一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学校坚持五育并举,以培养“活泼的生命,蓬勃的生气,健康的生长”的“活学生”为目标,落实学生素养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要求,提升活力指数,打造活力校园。该校建立了“青瓷传承”“菜园种植”和“荷塘培殖”三大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和“顾氏越窑”“虞舜茶业”两大校外实践基地,通过基地建设、实践体验、学科渗透,培养学生积极的劳动态度、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美好的劳动体验。同时精心组织特色活动:5月,组织“春”——“书香校园、魅力上浦”读书节系列活动;7月,组织“夏”——“东山再起、最美上浦”课外实践系列活动;10月,组织“秋”——“青春绽放、活力上浦”阳光体育系列活动;12月,组织“冬”——“精彩人生、温馨上浦”艺术节系列活动。
——以“文”化人,培育自信学子,打造特色校园。学校是学生走上社会之前的社会,课程是社会生活的浓缩。学校深耕学校特色课程,发展学生的广度和宽度,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培育自信学子,打造特色校园。学校把德育活动、学科教学、课外活动和社区活动统一纳入课程范畴,使学科间互相融合,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多元课程。秉承“和而有异,有品有质”的理念,即开发面向全体的课程,又尊重个体差异,创造满足不同个性、不同志趣学生的发展需求,落实因材施教,打造文化类特长课程、传统类特色课程和体艺类特质课程三大精品课程群。近两年,学校共有4项综合实践课题在绍兴市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