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水利

联动整治,虞东河湖连通流动起来

  六湖整治展新颜 湖光山色成资源

  我区统筹推进虞东河湖综合整治工程

  冬日暖阳里,梁湖街道皂李湖水清岸静,开阔的湖面与远山相映成趣,浑然天成的风景美成了一幅水墨画,游客纷纷感叹“景似千岛湖、貌若西子美”的美誉名不虚传。皂李湖的美景,不禁让人对虞东河湖综合整治工程再生憧憬,它的生态价值远远高于景观建设功能,尤其对于河湖众多的上虞,水环境改善更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2015年12月,总投资超12亿元的虞东河湖综合整治工程启动,计划通过建设,对皂李湖、白马湖、小越湖、孔家岙泊、东泊和西泊等“六湖”系统整治,并同时治理虞甬运河、皂李湖河等连接河道。工程包括建设护岸40多公里,清淤306万多立方米,新建2条过水隧道、6座节制闸、新建及拆建桥梁26座等。工程的实施将有力促进我区虞东片区防洪排涝和水生态环境改善。

联动整治,虞东河湖连通流动起来

  一直以来,由于我区部分湖泊地势低洼,水体流通不畅,洪涝灾害和水质污染影响了周边环境。以“五水共治”为契机,2015年底,我区启动虞东河湖综合整治工程,全力改变这一现状。“通过建设隧洞、拓浚河道等手段,将‘六湖’有机连通起来,以加快区域内水体流动和周期更新,不仅提高虞东片防洪排涝能力,也是改善水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虞东河湖综合整治工程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10.23亿元,完成形象总进度的85%。其中,一标段虞甬运河疏浚和二标段皂李湖综合整治均已完工,三标段隧洞工程完成60%,四标段其余五湖疏浚工程基本完工,五标段五湖护岸工程开工建设。

  “工程实施后,我区防洪排涝能力有效提高,2019年台汛暴雨期间,下游地区未出现长时间的积涝情况。”虞东河湖综合整治工程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系统整治,有效加快水体流动和更新周期,提高了湖泊的调蓄容量,大大减轻下游地区防洪压力。

  不仅如此,在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方面,通过实施隧洞、拓浚河道等措施将“六湖”有机连通起来,通过预处理设施将曹娥江优质水源引入白马湖,提高防洪排涝和水环境承载能力。

  在整个工程中,皂李湖是整治的核心区域,工程包括皂李湖及连接河道疏浚淤泥固化、堤防湖岸整治、节制闸及桥梁建设等,2019年6月已全部完工。经过湖泊清淤、水面清养等行动,湖面变得更加清澈动人,还建成了全长180.34米的十七孔桥,让皂李湖更显灵动,配合着皂李湖堤防、湖心岛等配套基础设施,整个工程“有用又有景”。

  依托皂李湖的生态优势和人文特色,曹娥江旅游度假区重塑了陡门水势、杜敦夜雨、澜岭泉声等“皂李八景”,提升皂李湖区域生态发展优势,助推上虞休闲旅游发展。目前,已签约开元度假休闲综合体、花园酒店、十月结晶亲子酒店等3个文化休闲项目,总投资达38亿元。

打通隧洞

皂李湖与白马湖“牵手”

  “皂李湖至白马湖的引水隧洞预计2020年8月打通,届时不仅能让两大湖泊成功‘牵手’,更能让白马湖的水质得以改善。”昨天,工程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待所有工程完成,将实现皂李湖、白马湖、小越湖、孔家岙泊、东泊和西泊六大湖水面连通,也成为贯通整个曹娥江旅游度假区的景观水道。

  皂李湖-白马湖输水隧洞工程是改造白马湖水生态环境的主体工程,利用两湖的水级差,新开隧洞沟通两湖,通过引皂李湖水至白马湖,改善白马湖水质。还有白马湖-西泊连通隧道以及节制闸等工程,将白马湖水引入西泊,促进湖泊水体流动,实现两大水系贯通,六大湖泊联通。

  作为虞东河湖综合整治工程中最大的一个标段项目,“牵手”并不那么容易。针对项目建设中工程隧洞施工洞径大、地质情况复杂、距离民房较近等特点,我区委托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对隧洞工程的地质进行超前预报和安全监测。并引入第三方安全管理机制,委托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对工程参建各方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和技术指导,有效提高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水平,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在此基础上,还采用双向施工、爆破、浇筑同步进行的方式,提高工程进度,确保隧洞顺利完工。

凸显生态

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环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整个虞东河湖综合整治工程施工过程中十分注重生态,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

  在皂李湖整治过程中,鉴于近三十年的淤泥沉淀,合理处置湖底淤泥成了一个大问题。2016年9月,皂李湖整治项目开工时,极具环保性的清淤底泥脱水固化一体化处理系统同时启用。通过搭建长3公里、直径为400毫米的输泥管线,让泥浆从皂李湖开挖区直达泥浆固化中心,一部分通过筛分系统筛分、排渣,其余部分通过管道泵送至压滤车间压滤后,形成一块块大小厚度不差毫厘的泥饼状固化土。

  据介绍,这些经过固化的土块既可压制成建筑材料,也可用于填埋场地,还可用于种植绿化。过滤后的余水,还将对其进行固体悬浮颗粒等指标的实时监测,经处理达标后可用作绿化等用途,不浪费任何资源。

  在清淤整治后的湖岸边,记者见到了一种特殊的护岸:一排排整齐的松木桩紧密排列,将湖水与土壤隔开来。工程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湖面更显生态,在植被较为丰富的岸边,工程设计采用松木桩护岸,在保护植被的同时更为生态亲水。

  为进一步保护水资源和修复水生态,皂李湖和白马湖沿岸设置了30米范围生态红线,以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并有机结合绿化景观等措施,不断改善河湖水环境,提升区域品位。


上虞日报 水利 00004 联动整治,虞东河湖连通流动起来 2020-01-02 上虞日报2020-01-0200004;上虞日报2020-01-0200005;上虞日报2020-01-0200006;上虞日报2020-01-0200007;上虞日报2020-01-0200008;上虞日报2020-01-0200014 2 2020年01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