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教育周刊·菁菁校园·中学版

撑好“伞”:引扶师生正道前行

——崧厦街道中学精心打造“伞育”品牌侧记

  日前,绍兴市创现评估组成员走进坐落于崧厦街道中学实验楼的伞文化陈列馆,认真参观,并对学校创新探索“伞育”品牌、引扶师生成长的做法及成效作了充分肯定。

  据悉,崧厦伞文化陈列馆自揭牌以来,已接待社会各界人士及澳大利亚客商、日本交流生等近万人参观。如今,伞馆已成为学校“崧厦精神”“伞业文化”和乡土教育的基地,并获评绍兴市特色社团、上虞区委创新奖。

  精心创设顶层构想

  “伞育”

  每逢七年级新生入校,到伞文化陈列馆参观学习已成为“必修课”。

  对此,校长马永庆如此解释:“历代崧厦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今日崧厦人风雨走天下的劲头,便是伞城风骨所在,是学校立校之本,也是学校践行‘活教育’的宝贵德育资源。”

  今年以来,结合绍兴市创现工作、推动“活教育”落地及德育品牌建设等要求,崧厦街道中学扎根崧厦大地接地气,集思广益创设德育新品牌,邀约专家多方论证,并结合校本多年实践,对原有课程框架进行了回炉重炼,确立了践行“活教育”的顶层设计。

  学校提出:无数崧厦先辈“风雨走天下”的精神是师生们值得传承和弘扬的宝贵精神基因,并确立育人目标:爱心、匠心、责任心;办学理念:实、活、新、美;校训:撑伞挺骨 砺行致远……在伞文化核心理念引领下,学校上下齐心发扬“撑起来”精神,让“智慧伞”运势而生,“美德伞”花开遍地,“活力伞”向阳而开,“呵护伞”挡风遮雨。同时,整合原有德育品牌,力促伞文化教育彰显本土特色、公德教育润泽一生、信义教育绽放新彩、益动教育热力启动,从而达成“活育伞城学子”的愿景。

  “伞育”凸显培育重点

  活教师 活学生

  近期,崧厦街道中学的教学楼里总是熙熙攘攘,教师们穿梭在不同教室:名师和骨干教师“秀”课堂,草根教师“研”课堂,青年教师“学”成长……随着学校课堂教学艺术节渐入佳境,师生共享“活教育”的幸福。

  “秉持‘伞育’理念,探索教师活育、教材活用、学生活学,课堂破立并举,让人惊喜不断。这样的‘活教育’实践,有效催生着师生成长。”刚结束听课的朱立峰副校长这样介绍。

  在打造“伞育”品牌中,学校注重凸显两大培育重点:精心呵护师生成长:

  ——践行“风雨走天下”精神,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活教师”队伍。活育之下,教师为首,教师是活教育的主导者。学校通过组织教师参观伞文化陈列馆,与学生同进伞风暴课堂,追寻崧厦伞人初心,接受“风雨走天下”的精神洗礼,唤醒沉睡已久的职业进取心。

  党员先走一步。党支部通过组织生活会、教师集体会议、教研备课组谈心活动,对教师职业素养、成长规划等展开形式多样的大讨论,形成共识:要以“新教师”的姿态重新审视现状、规划自我发展道路。

  学校探索教师分层培养新路径,以“名优教师培养对象”“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高级教师后备团”“30已至40未满教师团”等划分多个圈层,配合制定多项培养激励机制,重在对号入座、目标到人,确保人人都不停止发展的脚步,争做德艺双馨的“活教师”。

  激励教师投身教科研和课改,通过申报+考核方式,确定教师培养目标;建立教师成长档案,动态记录发展轨迹;邀请区级名师进校,助推青师业务大跳级。近年来,学校先后有多人次获得市级、省级个人比武一等奖,入选部优级优课等。

  ——咬定“睿智能干担当”目标,引育德能俱佳的“活学生”。重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以伞作为交流桥梁,汇集海外宾客,开阔学生视野;以伞作为拓展工具,用伞作画,制作伞主题展板,用伞讲好家乡故事。组织学生参观德育基地、参加建队节活动、参与少年团校等,提升核心素养,一步步助推学生由队员向团员、向合格公民转型。

  重能力培养,摒弃传统的唯一课堂模式,联合多方合力,拓展外延,打造“无处不教育”的生活大课堂模式:新生入校第一课——参观一次学校伞文化馆,上一节伞风暴体验课,写一篇伞情感悟,有伞的地方就有课堂。

  重担当精神培育,组织伞城学子参观壮丽七十年图片展,聆听声情并茂的礼赞演说,举行隆重的向国庆集体献礼,厚植家国情怀;赴祝温村劳动实践,近距离感受杭兰英的奋斗故事,每周坚持下村(社区)开展卫生清扫等,引领学生崇尚服务、正道前行。

  优化三大保障体系

  优化环境 丰富课程 完善评价

  创新推进“伞育”,需系统谋划,需不断优化保障体系。为此,学校加大软硬件建设,着力构筑长效推进和保障机制。

  优化环境。结合绍兴市现代化学校创建契机,投资近两百万元进行智慧化升级,新增加两套智慧课堂设备(平板教室)、一套录播教室设备和创新实验室设备,并统一更换教学区内所有荧光灯;投入百万元对学生食堂、教学楼楼梯等多处进行了安全改造。发挥伞文化陈列馆阵地作用,为学生提供一道集“崧厦精神”“伞业文化”和乡情教育为一体的德育套餐。利用公德园、信义林等德育场所,使一草一木一砖都成为育人的资源。

  丰富课程。秉承“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就必须有更加丰富、多元的课程”的理念,学校开发了以智慧伞、美德伞、活力伞、呵护伞等四大课程为支撑的伞文化课程体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着力于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全面践行活教育;着力于转变育人模式,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完善评价。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出台教师研修考核制度、教科研成果奖励机制等措施,成立校级数学学科指导小组,今年有1人被评为绍兴市学科带头人,4人入选上虞区名师、名校长。借助“益动中学”载体,构建学生公益积分制,以个人二维码形式,记录小志愿者服务分,作为学校各项评优评先的依据,用公益为自己加分,视公益为人生一项重要评价。注重“五育并举”,持续开展体艺社团、阳光体育等活动,通过兴趣培养,逐步提升为技能养成。2019年,学校合唱节目再次获得区中学生文艺汇演一等奖;体育特色排球项目稳步发展,先后获得绍兴市第九届运动会青少年部排球比赛男子甲组第二名、乙组第三名,绍兴市青少年沙滩排球锦标赛男子甲组、乙组第一名。


上虞日报 教育周刊·菁菁校园·中学版 00006 ——崧厦街道中学精心打造“伞育”品牌侧记 2019-12-28 上虞日报2019-12-2800011 2 2019年12月2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