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呵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教体局全力守护学生饮食安全工作纪实
提高“门槛”
从源头保证食品配送安全
12月13日清晨6点30分,一辆标有“金禾配送”字样的车辆缓缓驶入区职业中专学校食堂卸货验货专区。该车辆为密闭厢式小货车,安装有卫星定位装置和车载监控摄像头。由此,区职业中专近3300名师生一天的食品原材料如期配送抵达。
在学校值班行政罗灿带领下,验收员沈吉、柯军峰逐一进行认真验收。沈吉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校园食品源头严把控,安全才能得到更好保障。”
学校饮食应从源头抓起,从食堂物品集中配送入手。2012年8月,我区创新探索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大宗物品集中配送新路,学校食堂食品实施集中采购新模式,全区集中配送学校分为6大片区,实行分片“综合配送”,尝试探索出一条新路,也积累起不少好经验。
2016年,全区学校食堂物品集中配送又有新动作:新一轮食堂大宗物品配送仍采用“集中综合配送”模式,但大幅提高配送企业准入“门槛”,让设施完备、经验丰富、安全保障有力的企业进入学校食堂配送工作。最终入围的3家配送企业,两家注册资金超千万元,各配送企业的农残、药残检测设备设施齐全,配送车辆都为封闭的厢式货车并装有卫星定位装置和监控摄像头,配送场地宽敞清洁,功能区域分布合理,操作流程规范有序。
随着准入“门槛”提高,教体系统对配送食品要求同步提升,明确规定:一是蔬菜必须新鲜,完整,净重,并有农残、药残检测合格报告。二是猪肉、禽肉必须新鲜,观感好,猪源、禽源健康,经动物检疫和定点屠宰。三是散装初级农产品必须是三证齐全、SC认证的产品,要索取产地证明、质量承诺书或检测报告。四是定型包装食品必须提供生产企业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报告和合格证明及SC认证、绿色食品等强制认证证明。五是配送的辅料必须索取生产企业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报告和合格证明。六是配送食品提档升质,大米采用小包装的一级米,食用油采用非转基因的一级菜籽油,坚决杜绝无SC标准的相关食品进入学校食堂。
2017年9月,我区呵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又出惠生之举:实施《学生伙食改善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学生享受专项资金补助。
系列创新而务实举措出台,确保了学校食堂物品源头安全,也推动配送物品纳入规范管理轨道。
管理“升级”
密织食品安全监管网
今年,猪肉价格曾一路走高。为进一步完善学校食堂大宗食品统一配送管理工作,更好地掌握原材料价格市场波动情况,教体局适时出台《教体系统大宗食品配送指导价管理实施办法》,确保学校食品采购安全、质优、价廉,进一步提高指导价确定的科学性、合理性,更好维护了广大学生“入口率”。
多年来,教体系统多管齐下,力促学校食堂饮食管理不断升级,监管网不断完善:
——集聚合力促安全。教体局主动与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等职能部门联系,互相配合,密切联系,联手加强对各配送企业日常监管,开展一月一次现场突击检查,建起配送物品不定期抽样检测制等,建立配送企业采购电子台账与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科联网等。
——上下联动强管理。教体局建起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每学年初,教体局与各校签订《饮食安全管理责任书》,全面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实行饮食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各中小学、幼儿园建立食堂管理工作组、监督组和指导组,职责明确,配合紧密,记录详尽,从而构建起“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职能人员直接负责”的饮食安全工作网络和责任机制。
——创新管理促规范。全系统编制《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检查记录表》,上列48条标准化安全监管要求,每天由校方管理人员深入食堂检查落实情况,每周对48条要求逐一检查到位,作好记录和反馈。创新制定并出台色标管理评定标准,对食堂涉及的设施、用品、用具,要求使用红、绿、蓝专用颜色予以标注,动物类的工具用红色标注,植物类的工具用绿色标注,水产类的工具用蓝色标注,实行定位存放、分类使用;推行食堂食品切配工用具色标管理,要求食堂从业人员严格规范使用,确保加工操作规范化,不断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突出重点抓监控。注重突出时段监管,重点加强期初、期末、中高考及季节变换等敏感时段食品安监。每学期初,多部门联合对学校食堂进行地毯式检查和指导;每学期末,抽调专门人员开展考核和督查。中高考考前、考中两个时段,对所有考点学校食堂及商店、饮用水情况等开展专项检查,中高考期间还请区市场监管局餐饮稽查大队派专人驻点,做到中高考饮食监管无盲点。
——加强教育提意识。全系统每年分层组织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培训,不断提升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风险意识及管理水平。各校把饮食教育列入年度教育计划,专门确定教学师资、教学课时,使饮食教育“进”课堂,同时扎实实施《浙江省千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行动方案》,及时启动中小学生饮食安全知识知晓率达标工程,实现科学饮食知识辐射社区、家庭等。
咬定“放心”
精心创建安全示范食堂
“铃铃铃……”每逢上午放学铃声响起,实验小学学生排好队有序进入学校食堂。日前,孩子们有了新发现:原先“光秃秃”的餐盘有了盖子!
“结合‘优质服务月’活动,学校食堂对餐盘进行了全新升级,餐盘有了盖子,起到了保温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吃上热腾腾的午餐。同时,我校开展了食堂优质服务能手评比,评选‘每月之星’等,力促学生吃得舒心、家长放心。”昨日,学校相关负责人对记者如此表示。
近年来,教体系统咬定“放心”目标,加大投入强硬件,不断完善食堂饮食服务设施条件。教体与发改、财政等部门共同努力,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添置校园食堂设施设备,今年暑期,全系统用于学校食堂专项改造的资金达2000万元,切实改善了校园食堂硬件条件。同时,加快A级食堂创建,以创建促进内部规范管理和基础条件改善。目前全区82家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已跻身A级食堂,占全区A级食堂数的80%以上。另据悉,全系统智能阳光厨房建设正快速前推,在2020年8月底前,全区学校食堂“阳光厨房”视频监控平台可望全面改造成“智能阳光厨房”系统,从单一的后厨“可视”升级为操作行为和现场环境的“可分析、可抓拍、可示警、可评估”,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风险管控能力。
同时,全系统持续多年组织饮食“优质服务竞赛”活动,择定多所学校实施“阳光厨房”建设,在相关操作间安装高清监控摄像设备展示食品制作加工过程,在学生餐厅公示许可证、餐饮等级、食品安全承诺等信息,已收获初步成效。目前中小学“阳光厨房”建成率已达100%。
各校纷纷出新,力保学生吃得更放心、更舒心、更称心。上浦镇中秉持“学校食堂是为师生服务的窗口”理念,完善了食堂管理工作组、监督组和指导组三大组织,做到认识到位、分工清晰、责任明确、工作落实。区职教中心严格实行学生餐厅领导陪餐制,同时食堂每月开展一次经理接待日,每月开展食堂满意率调查,主动向学生征求意见,积极落实整改等,学校创成浙江省食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A级单位、省示范食堂。
为确保学生伙食“入口率”,各校严格执行《学生伙食改善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今年秋季,所有农村义务段学校的困难学生午餐费用全免,学校开通绿色通道,开学初不再收取困难学生的午餐费用,营养餐资助标准由每生每学期提高到800元至1000元等。
随着第九轮校园饮食“优质服务竞赛”活动铺开,各校积极发挥膳食管委会作用,邀约家长进食堂,请学生代表商议菜谱,学生和家长满意度不断提升。广大中小学、幼儿园邀请各班家长代表走进食堂,观摩食堂一日工作流程,了解食品配送、验收、加工等操作流程及各功能室布局具体情况,并请家长现场观摩烹饪环节,品尝了孩子午餐的菜品,家长代表深表满意。至今,职业中专,实验中学等40所学校食堂已跻身省级放心消费示范餐饮食堂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