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壮丽七十年 奋斗新时代

文章导航

增进民生福祉

党建
引领

  乡村振兴焕活力 “驿”游味尽在驿亭

  本版文字:楼丽君 图片:刘盼 阮佳波

  驿亭镇东临余姚市,西接上虞城区,因居杭州至宁波古驿道中心,曾设驿站而得名。

  笔直的中心路,宽阔的新广场,古朴的杨梅林……初冬时节,走进驿亭镇新横塘村,漫步在村庄内的大街小巷,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秀美宜居、落落大方的美丽乡村。

  这是驿亭镇蓬勃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探索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生动缩影。在驿亭镇内,像新横塘村这样的美丽乡村还有好几个。近年来,驿亭镇以建设“美丽幸福驿亭”为总目标,以改善村容村貌为出发点,多措并举、内外兼修,突出抓好农村人居环境、“五星3A”等工作,努力探索乡村振兴的“驿亭样本”,扎实推进“美丽经济”再上新台阶。

党建

引领

增进民生福祉

  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驿亭镇聚焦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把为民服务解难题贯穿始终,让群众真正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变化;把旅游发展、产业项目建设等全镇中心工作作为推动主题教育深入开展的生动实践,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活力。

  连日来,驿亭镇领导干部以“三服务”活动为载体,深入厂房车间、田间地头,体察民情、体验民意、体会民生,切实掌握群众所忧、所思、所盼。在新驿亭村、新横塘村等地,镇党委书记叶涛详细询问村级集体经济增收、乡村治理和群众生活等民生关键“小事”,针对相关问题现场“开方”解决。在五夫工业功能区部分企业,镇长徐钱深入了解企业情况,现场协调研究相关问题。

  群众的安危冷暖一直放在驿亭铁军的心上。在白马湖村,镇干部对正在施工中的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十分关注。工程进度怎么样?服务功能齐不齐全?老百姓办事方不方便?带着一系列问题,镇机关干部与白马湖村干部群众深入交流,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基层党建工作等出谋划策,共同推动村务工作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经过近两年的施工建设,今年秋季开学季,驿亭镇小新校园顺利投入使用。在新建成的校园内记者看到,多功能综合厅、食堂、风雨操场、室内体育馆等一应俱全。“虽然我们是一所只有400多名学生的乡镇小学,但硬件条件在我区的乡镇小学中属于上数。”驿亭镇小校长李渭灿介绍,为改善教育设施和办学条件,镇政府投资4600万元,于2017年9月开启驿亭镇小易地新建工程建设。

  在驿亭镇政府的牵线搭桥下,10月8日,驿亭镇小贾松良体育馆正式启用,“贾松良致远助学金”发放,“镇中贾松良助学奖学金”签约。现年83岁的贾松良老人是驿亭镇乡贤、清华大学退休教授,去年上半年,当他和夫人得知驿亭镇小易地新建,毅然决定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捐赠110万元,其中100万元用于驿亭镇小体育馆建设,10万元设立为助学基金。今年国庆前夕,贾教授和夫人再次决定从2020年起,在驿亭镇中设立10万元致远助学奖学金,用于爱心助学和对优秀学生的奖励。

以梅为媒

助推乡村旅游

  因水果口味之胜而使某一地区名闻遐迩的并不少见,但以水果串联该地区旅游整体发展的却尚不多见。“二都杨梅”种植和驿亭的旅游发展能产生多大的关联?这曾经是个大大的问号,横在“二都杨梅”的发展道路上。但当去年年初,我区旅游部门在旅游发展会议上抛出发展“乡村旅游”概念后,杨梅和旅游,在“乡村旅游”的魔力下,碰撞出一场名为“驿亭模式”的神奇变革。

  因为杨梅,六月的驿亭更加美丽,充满乐趣;六月的驿亭更具人气,令人向往。作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主导产业,当前,驿亭镇杨梅种植面积达2.2万亩,其中可采摘面积2万亩。作为中国杨梅之乡,这里出产的“二都杨梅”先后荣获中国浙江国际农业博览会优质农产品银奖、浙江省绿色农产品等殊荣。今年9月,“二都杨梅”顺利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专家评审会,成为我区首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大力发展杨梅产业,将‘二都杨梅’做大做强,终极目的还是让广大梅农过上富足安康的幸福生活。”驿亭镇党委书记叶涛表示,抓住杨梅这一“牛鼻子”,将“二都杨梅”这一“美味名片”,通过与驿亭其他山水文化资源的有效嫁接与融合达到整体互推效果,为游客营造风光、人文、生态、美食多重体验,推进驿亭乡村旅游格局的形成。

  每当“二都杨梅”成熟,面对蜂拥而至的游客,交通压力让每个驿亭镇机关干部担惊受怕,他们都要放弃节假日,上路维持秩序。然而,这一尴尬局面今年杨梅成熟时节得到了有效解决。随着宽阔的驿丰公路、黄潘公路和人民东路拓宽工程等一系列交通工程的竣工,不仅驿亭镇的交通状况大为改观,而且将驿亭与梁湖、丰惠等相邻乡镇街道的交通顺利贯通。

  交通状况大大改善,也让梅农心头乐开了花。虞东生态园负责人赵惠珍说,“二都杨梅”的身价每斤至少在25元以上,但由于交通拥堵,娇贵的杨梅受震后,每斤只能卖几元钱。如今交通畅通了,杨梅的身价也提高了。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二都杨梅”采摘节把主会场设在城北市民中心体育场和大上海同步举行。在城北体育场举办“2019诗画曹娥江·上虞杨梅节音乐会”,在上海的观光巴士上进行吆喝,成功邀请更多的上海市民到驿亭采摘“二都杨梅”。

以改促转

助力工业腾飞

  近日,驿亭镇召开五夫工业功能区整治提升动员大会。从今年11月起,用半年时间,以问题隐患为导向,从规划布局优化、基础设施提升、问题清单销号、长效机制完善等四方面入手,采取倒逼机制,不断夯实安全基础,力促工业功能区产业提档升级,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

  据介绍,五夫工业功能区始建于1995年,总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主攻灯具电器、消防器材、新型建材等产业。截至目前,已有187家企业落户于此,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3家,限上企业4家。

  “原先我们在驿亭和小越的交界处,只有16亩土地,因公司技改项目的需要,于去年易地新建于五夫工业功能区。”华兴金属型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年初,公司通过资产拍卖取得闲置土地30亩。自去年底完成施工建设并投入使用以来,公司年产值达1.5亿元以上。

  一边是建设用地指标紧张,不少好项目排队等待落地;一边是部分企业用地供而未用或供多用少,土地资源处于“沉睡”之中……城镇化进程中的这一矛盾如何破解?驿亭镇积极推进盘活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工作,探索出政府收回、嫁接改造、腾笼换鸟等多种土地“治闲”形式,变“闲”为宝,取得明显成效。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工业功能区企业发展状况往往参差不齐,难免会出现占而不用、供而未用、供多用少等土地闲置问题。”该镇分管工业副镇长姚志华向记者坦言,在盘活闲置资产过程中,镇里探索出一条“零增地招商”的新路径——通过采取“挤、挪、并、腾”等办法,将闲置土地和厂房转给急等用地的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项目,既能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实现工业集聚,打造“块状经济”升级版,也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新旧动能转化。

  为避免“醒”来的土地再次“沉睡”,驿亭镇多方探索土地“治闲”长效机制。例如,在五夫工业功能区内引入网格化管理理念,建设“一网一系统一地图”——功能区信息化平台网、综合管理系统、电子地图,然后“请地入网”——将功能区内所有土地、厂房全部入网,定期调查摸排,实现精准摸底、动态监测、及时处置,有效推动工业经济发展主平台转型升级。


上虞日报 壮丽七十年 奋斗新时代 00008 党建
引领
2019-12-06 上虞日报2019-12-0600007;上虞日报2019-12-0600009;上虞日报2019-12-0600011;上虞日报2019-12-0600019;上虞日报2019-12-0600010 2 2019年12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