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水堂
怀念金伯久同志
金伯久伯伯虽已98岁高龄,可突然获悉他不幸去世,还是感到非常意外。他这一走,在虞南当地的抗战老党员,就将成为一种记忆;包括他当年参加虞南抗日,铲除田岫山匪帮等等往事,都成为了史料,我心中的失落和惆怅是难以言表的。令人痛惜的是,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阿伯和伯母张水芽好像商量好似的,先后都仙逝了,实在令人特别伤感。
阿伯是1921年出生的,享年99虚岁。他的童年非常苦命,还在他6岁至9岁时,父母因贫先后离世。幼年的阿伯寄居在叔父家,脾气暴躁的叔父经常要打他出气。16岁那年,被叔父打得遍体鳞伤的他,逃到舅舅家,在舅舅的帮助下,给人家打短工或做长工。1943年,阿伯回到太平山村做长工,结识了读书后长年在外工作、因失去与党联系后回到村里的地下党员王国松。在王国松的教育影响下,伯父有了强烈追求进步的要求。1945年3月,阿伯在王国松的介绍下,与金春江一起,站在庄严的党旗下,在中共下管区指导员魏克明主持下,秘密加入了党组织。入党后,正是浙东游击纵队与顽军国民党88团“挺四”部队艰苦斗争时期,阿伯加入党领导的下管区中队,他送情报,探敌情,多次参加反击敌顽对四明山根据地进犯的行动。1945年5月,在新四军浙东纵队歼灭投敌叛变的田匪期间,阿伯的区中队被派往到梁岙一带驻守,以阻击驻丰惠的田匪部队向许岙增援。几天几夜埋伏在山上,深受蚊虻的叮咬,但他们一直坚持到许岙攻坚战的胜利。新四军北撤后,阿伯运用自己未遭暴露的党员身份,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多次向隐蔽在四明山上的同志送情报、粮食,配合游击队打击国民党“清乡”武装。
新中国成立后,阿伯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是干溪乡首任党支部书记,并在乡政府工作三年。因没有文化,阿伯感到于工作十分不利,就主动辞职回到村里。后历任村党支部委员、民兵连长、生产队长等职。1963年,任太平山村林场场长,一任就20多年。他任场长期间,因艰苦奋斗,开发荒山种茶叶,管理工作做得好,1966年10月,全县的山林工作现场会,就到太平山召开。1994年,因他“办事牢靠”,被从林场抽调村里,负责村大会堂基建,工程施工中,他没有私心,公正廉洁,工程质量得到验收组好评,也受到党支部和村民们的赞扬。
在此期间,阿伯见村里老年人没个活动的地方,于1987年,与退休老干部金国祥、金济荣一道,在村两委的支持下,成立太平山村老年协会,他任会长。在他的努力下,村设立起了老年活动室。又在阿伯奔走下,得到上级各方领导支持,老年活动室电视机等活动设备齐全,室内外环境洁净,深受老年人喜爱,人气旺盛。被上虞市政府授予“星光之家陈溪乡太平山村老年活动中心”匾额,先后荣获上虞市先进老年人协会、上虞市先进老年活动室等荣誉,后又被绍兴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评为“绍兴市级先进集体”。
阿伯与伯母没有孕育自己的子女,生活一直十分清淡。近六七年间,因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他俩就入住了区社会福利中心,但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共产党员的身份。去年建党节,他对前去看望他的区委书记陶关锋等领导说,祖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如此快速,国强民富,这让他感到非常的欣慰和自豪。这也是对当年在许岙战斗中牺牲的战友们的最好告慰。他自己则总是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照顾,但没有作出多少贡献,内心也很有些愧疚。而更令他遗憾的是,年少时失去父母抚爱,年老后亦无儿孙膝下承欢的阿伯,改革开放后,非常希望能有一次与当年一同进行革命斗争的王国松等老领导、老党员话说秘密斗争的聚会,但终因各种原因,一直无法实现。这次离去,该会是阿伯早早地就在向他的老战友们“报到”了。若能如此,那阿伯一定是幸福的。愿阿伯由曾朝夕相伴的伯母陪伴,在地下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