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老年大学邀请外教授课,提高学员学习兴趣
学校来了一位“洋老师”
本报讯 (记者 金伟) “早上好,林老师!请问你来自哪个国家?”“你来中国多久了?”12月4日,上虞老年大学英语初级班教室内传出一句句纯正流利的英语对话,一位黑皮肤“洋老师”正与50多名老同志们用英语交流。
这位来自南非的年轻人大家都叫他“林”,他用几句简单的口语拉开了这堂课的序幕。在他的引导下,学员们兴趣倍增,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整堂课井然有序地进行着。林老师用一张张信息丰富的图片给老同志讲解词汇,运用肢体动作、自然拼读、互动体验等方式为学员尽可能营造纯口语的语言环境,引导老同志主动说英语,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兴趣。
而这一切都是老年大学和英语初级班教师隋晓红为大家准备的惊喜,她特邀在杭州求学4年的外国学生来虞,客串一把外教体验。她说,学习有动力,兴趣最重要,学习要效果,毅力很必要,因此本着课堂活跃,氛围轻松的原则,设计了这堂交流课。准备时,这位“洋老师”放弃了知识性内容的教授,选择大家容易接受的中国八大菜系为切入口,锻炼大家的英语听力和口语。
“外教课堂弥补了我们日常口语训练的不足,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现在我们学习英语的热情更高涨了!”该班班长郑小英兴奋地说,“洋老师”授课方式很有趣,她今天学习了不少中国特色菜的英语发音,相信今后外出也能小试身手了。
现场,另一位52岁的学员陈波一边上课,一边认真记笔记。因为女儿在美国读书,先前在美国感受到了语言交流的障碍,因此下定决心好好学习,争取能够掌握基本的日常交际用语。她非常感谢隋老师和林老师准备的这堂课,让大家可以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变成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
据悉,为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上虞老年大学开设英语专业课程已有些年头,所设课程重点满足老年人外出旅行、游学、出访的需要,还能在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增强老年人的思维记忆能力。课程一直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今年特地有计划地安排外教教学,充分调动老年人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无穷乐趣。